第149章 眼中人

厌骨 岸壳 2022 字 2天前

为让此事万无一失,望枯特意划伤了腕心,以作陪衬。

适时,一道白光拔地而起。

望枯眯着眼细看,那是一个模糊了五官的魂魄,身骨颀长,盘桓于风浮濯的上方。

净骨因人而净,才只呈乳白色,且不泛幽蓝。

“风浮濯”混混沌沌,踽踽前行,若非嗅到望枯的血气,才“迷途折返”,否则早已飘荡去了外头。

但他却停在望枯身前。

静得似一匹扬帆的画布。

——莫非,是风浮濯到死都记得一个情字?

望枯只好下令:“过来。”

“风浮濯”还是迟疑。

时不待我,她只好伸出手去,学着他的强调:“听话。”

如此,望枯有求,风浮濯必应。

无论是死是活。

他伸出手,一实一虚交叠,虚的坠入鲜血围铸的圈套里。

但望枯来不及欣愉。

只因,当风浮濯的魂灵入体时,“功力”已然胜却过往无数个魂灵。

凌寒的荆棘如同铁锹,撬开骨头,再依附皮囊,将大雪放了进,汇通五脏六腑。

望枯原先不怕冷的。

却因风浮濯,尝到了冻到发抖的滋味。

稍一缓和,望枯就来到了风浮濯的识海。

不出所料,此地皑皑一片。

望枯走了两步,仍是两处茫茫。

诚如风浮濯所说,他有太多过往是空白一片。

但并非一无所获。

归入佛门的滴滴点点,也都规规矩矩藏在雪花里。

望枯双手拢来,便是几百个流年。

第一幕,是他跪倒佛像之前。青光化他羽翼,谁人在他眉心一点,封存桀骜,赠予悲悯。

“归我佛门,安乐无极;托命天下,普度苍生。”

宣词一过,便由弋祯法师站出,他尚是不惑之年的相貌,意气风发:“厌倦此生,举目四空。但我既然救了你一命,就愿你往后,惜命、知命,先顾己,而后言他。因此,我赐你佛号倦空,望你日后好好珍惜。”

“是。”

第二幕,是他置身厚重浓雾之间。

弋祯法师摇指一方:“此地为空桑山,此番颓靡的模样,是在等一人解救。”

风浮濯一口回绝,弋祯法师却执拗:“你都不试,怎知不行?”

因是旁观,才知风浮濯的步履有多谦卑。

进一步,要用退三步来偿还。

可这青山偏要散尽飞烟,为他俯首。

风浮濯坐此地一天一夜,才肯接纳了整座仙山。

且做到尽善尽美,为漫山铺满“葱绿”之色。

眼前一转,第三幕,是他独坐空桑山修炼,听风浩荡。

第四幕,是他与弋祯法师第一回下棋,却因敬重师长,而总要退让。

……

风浮濯的日子并无太多殊异。

第五幕、第六幕、第七幕都是些风浮濯躬耕农亩,闭眼打坐,受弋祯法师教诲的光景,少有可看之处。

直到第十幕,丰南王朝已到强弩之末,人间即将易主,他随着弋祯法师下山慰魂。

六州颓然,流寇、外敌不顾民众死活,开了大坝漫了一座弹丸大的城,死的死,伤的伤,叫苦连天。奈何,那年出了个臭名昭着的昏君,无心整治已逝之人、毁坏的大坝。如此风雨飘摇,却在宫中夜夜笙歌。

此时,一个旁系世家子弟,禹广,挺身而出。因暗养精兵多年,自小跟在军队里学习兵法,与忠贞良士打好关系,再勾结武将推翻此前帝政。治水济人,笼络民心,一举称帝。

至此,国名也改为“大禹王朝”,并沿用至今。

风浮濯在六州上下帮扶,积攒功德无数,已有名冠天下之势。

自此,风浮濯下山的次数已不胜枚举。

幸而,禹氏的统治极为森严,所做皆为利事——灭流寇,剿奸佞,兴理学。无论民间还是皇朝,国运都到了鼎盛之时。

但风浮濯有一处放心不下。

祉州。

正因在六州边境,灭了一个蛮夷兰氏,也常有其他氏族暗流涌动。

祉州多灾多难,要么常有杀人放火之事,要么被夺了粮仓,闹起饥荒。

风浮濯也正在此时,割血喂养整座祉州百姓,致使筋脉坏死,险些葬送了性命。

百姓们感激涕零,为报答这样一个忧国忧民的“太子殿下”,大兴庙宇,还依照“倦空君”的名头,铸造一个“香火圣地”,外来朝圣者数不胜数,财源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