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借道的隐患

张财这才解释道,大秦的江源侯费节对安阳侯公孙白并没有先辈祖父之间那么亲近和信任。

大秦江源侯费节一直对安阳公孙氏在三家之好的同盟中占据主导地位感到不满。

因此,当张财拿着公孙白的信来借道时,江源侯费节并不是很情愿...

所以张财不得不花重金买通了江源的下卿相和国尉,承诺过境之后会给予更多的回报,并且收获一个封君的感激,给他们将来留下条后路。

至少江源侯费节要对李铭不利的话,肯定无法绕过他们。

考虑到这些财货,江源的下卿相和国尉并不会为此背叛江源侯费节,但只要李铭安全过境,他们就能获得一笔钱财和一个封君的感激,他们自然愿意合作。

毕竟即使江源侯袭击李铭,最后这些钱财也不会落入他们的手中。

在这个年代,外臣很难对某一封君死忠不渝。有些人干几年觉得封君不成器,就会离开去其他国家发展,这也是常有的事情。

就像张仪这样的人,他在大秦担任了多年的秦相外臣,为秦王压制国内贵族多年,最后却选择去魏国担任魏相养老。

当然了,在这个战国世界的历史中,张仪并没有在秦国任职,反而是在周国。

他运用连横之术,以天下大义为名义,联合周宋齐国楚秦,打击了最强的晋国,让周天子小霸了一把,夺取了晋国的一部分土地。

最终,张仪在这个时代与历史错位的战国,依然能够全身而退,选择到晋国赵地养老。

作为一国之相,张仪尚且会为自己在晋国留下后路,结交了一些晋国赵地贵族,更不用说这些作为外臣的封君属臣了。

食邑和食户这些东西,他们一旦被罢官,就无法保留下来,只有浮财属于他们。

封君贵族拥有大片的封地、民户和私军,而外臣基本上除了一队亲卫,基本没有私军,即使有也养不了多少,被剥夺食邑,一般没有反抗的余地。

大多数外臣在任职期间会积攒食邑和食户的租金和粮食,但一旦被罢官,食邑和食户就不再属于他们了。

因此,他们通常会带着一些财产,回到自己的故国或者留下后路的地方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