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年代文里的好闺女4

知青办的领导很快就来了,一听情况,也觉得棘手,毕竟名报上去了,清沫看他们这么为难。

咱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就拉着一起去公安局举报吧。

实名举报,姚家父母草菅人命,让一个没一点文化的病秧子,代替儿子下乡。

这是欺骗国家,欺骗政府,让这样的人下乡,不是拖农民兄弟的后腿吗?

这事就得闹,不闹不行,不闹人家就不管,清沫直接带着公安和知青办的人,就去了机械厂。

姚父还不知道厂长找他什么事呢,进去一看见自家闺女和穿制服的公安,顿感大事不妙。

一听事情缘由,就只推脱,与他无关,反正给姚三妮报名的不是他,就算报名的不是他,那他也是知道此事的,还是得严肃批评。

又去纺织厂找了胡芬芳,胡芬芳当场腿都吓软了,直说自己错了,再也不敢欺骗政府了。

这事其实也不是大事,主要还是家庭矛盾,还没造成严重后果,对姚家父母批评教育一番就算了,毕竟是人自己家的孩子。

难就难在这下乡问题,非让她去就是让她去死,再说清沫也咬死了不愿意去,能怎么办?总不能真让人去死。

最后清沫的名字还是撤下来了,改成了姚大强,两全其美,让该下乡的人下乡去,病秧子就在城里养着吧。

姚父姚母不仅被公安批评了,更是被厂里通报批评了。

这下好了,他们出名了,都知道他们是苛待女儿,送女儿去死的父母,名声也算是坏了。

这年头这种事很多,大多数也都是这样的人,但谁也不会摆在明面上。

摆上台了,大家虽然是一样的人,但该唾弃的还是得唾弃,就为了证明,我跟你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