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见状笑着说:“人家小乔是客人,今天刚到,就吃这个啊?”
“上车饺子下车面,这是我们迎接客人的习俗。晚上再吃好的”,秀姨盛了两腕面,把大号的饭碗推给老赵,“你吃的多,自己盛吧。晚上回家吃饭吗?”
“我吃这个就挺好。好吃,还凉快”,乔玉儿往面条上放了黄瓜丝,浇上炸酱。
“玉儿这闺女说,想去大棚里看看。你们干的咋样了?”秀姨吃着面条,扭脸问赵连青。
“今天天气太热,中间歇了两回。傍晚凉快了加加班,十点钟以前怎么着也干完了”,赵连青扭头看看乔玉儿,“我看天气,明儿阴见多云。明天再去棚里好不好?”
“没问题啊”,乔玉儿吃完了一碗面,放下饭碗。想着他们大热天在棚里干活,应该是穿的极少,自己去了确实不方便。
“我问你呢,晚上还回家吃饭吗?”秀姨关心的问着丈夫。
“不回来吃了。棚里还有一箱子啤酒,我再带些吃的。三个人就在棚里对付一顿。”赵连青嫌来来回回的耽误工夫。
从开春到酷暑,雇人干活的工钱像跟着气温走一样,越来越高的降不下来。今晚加点儿钱,早点儿干完早省心。
“你们仨把活儿干完了再喝酒啊。别忘了村西头儿高金盛的教训”,秀姨瞪眼看着丈夫,又转头向乔玉儿伸出手,“我再给你盛一碗。”
“秀姨我真的吃饱了”,乔玉儿赶紧按住自己的饭碗,站起身来。
转眼间赵连青风卷残云般的吃了两大碗,也放下了碗筷,说了声“天天嘱咐这个,知道了。”
“这闺女吃的少啊”,秀姨起身到冰箱那边,取出了烧鸡和两根粗粗的火腿,两盒午餐肉罐头,给丈夫装进塑料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