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拍卖会

士农工商,这四个字清晰地展示了古代社会阶级的排序。

商人之所以居于最末,原因在于古人认为商人自身并不参与实际的生产劳作,仅仅依靠倒买倒卖手头的商品来牟取巨额利润,并未能给社会带来实质性的益处。

反而,这种行为容易引起农民们的嫉妒之心,进而诱使他们放弃耕种,纷纷投身于商业领域。

倘若多数人都选择弃农从商,无人再愿意耕耘土地,那么对于一个以农业为支柱的封建朝代而言,其根基必将遭受重创。

正因如此,统治者才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得商人阶层备受歧视。

尽管他们能够积聚巨额财富,但法律却明文规定禁止他们身着绸缎衣裳或搭乘奢华车辆出行。

于是乎,“虽富无所芳华”便成了商人的真实写照。

不仅如此,从商者,及其子嗣都被剥夺了从政为官的权利。

这样的限制无疑使得商人在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方面处于劣势,难以与其他阶级平起平坐。

而有了皇商的牌匾,就可以无视这些条条框框,其孩子也可以如同其他人一样,参加科举考试,入朝为官。

这是拿钱财换取前程的事,只要不傻,就会知道皇商牌匾带来的意义。

这个消息五月中旬散发出去的,不过一个月,就传遍了整个大晋,得到消息的商人,都带着万贯家财进京了。

拍卖皇商牌匾的日期在八月,六月初整个京城就开始有大量的商人来了。

人多的,整个京城人满为患,无论是客栈酒楼,还是画舫花楼,都挤满了这些外来的商人。

这些商人有些是真正过来拍卖皇商牌匾的,还有一些,是过来寻求商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