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灾厄降临 黑十三郎 4882 字 15天前

信长死后,收集茶具之风不减反盛,战国大名个个都成了恋物癖。

丰臣秀吉原本是织田信长部下大将,更是信长一手调教出来的茶道爱好者。如果说织田信长还只是将茶道当做众多爱好之一,甚至还流放过过分沉湎茶道的部下大将佐久间信盛,那么丰臣秀吉对茶道的爱就几乎到了疯狂地步。

究其原因,秀吉出身过于低微,他希望利用茶道来拴住对他表面恭顺的大名们。这些家伙只是因为他强盛的武力暂时屈服,但茶道却可以征服他们的心。为了宣示财富和权力,秀吉用黄金打造了一间茶室,在这间金灿灿的茶室里点茶的各地大名们无不叹服,被秀吉天下人的气势所慑服。就连天皇也被秀吉有趣的茶道表演所吸引,成了忠实的茶道爱好者。秀吉以茶道为武器,控制住了上至天皇和下至大名的所有人,建立起一套他所需要的秩序。

可是,有一个人丰臣秀吉无论如何也无法征服,那就是茶道宗师千利休。

利休本是商人,后来剃度,专心从事茶道活动。秀吉聘他为御用第一茶师,本是想利用他在茶道界的威望控制诸侯大名。

此时很多有势力的大名或者是利休的徒弟,或者是利休的仰慕者。在利休之下有所谓“利休七哲”,这七个人都是具有实力的大名,他们对茶道师傅利休的尊敬远超过对秀吉。

甚至秀吉的亲信武将加藤清正和福岛正则也都对利休敬畏有加。

一次,加藤清正带着武士刀进入茶室,利休要他将武士刀留在茶室之外,加藤清正傲慢的说:“刀是武士灵魂,一刻不能离身。”利休没动声色,点茶突然时弄翻装满水的茶釜,倾翻的水浇灭火时发出巨大声响,沉重的茶釜落在灰塘中弄得尘灰四起。久经战场的加藤清正以为是发生爆炸,等下武士刀落荒逃出茶室。利休望着加藤清正仓皇的背影,冷冷的说:“你把武士的灵魂落下了。”

另一位大将福岛正则是个比加藤清正更加粗野的武将,他在听说利休的厉害后很不以为然,就跑去茶室亲自体会。结果,利休点茶时的威严使福岛正则被深深震服,他甚至在利休的注视下手脚颤抖,满头大汗,不能动弹。

从此以后,这两名丰臣家的心腹大将都深深折服于利休的威严,甚至对他的惧怕要超过秀吉。

丰臣秀吉是个权力欲极强的人,他绝对不能允许在任何方面有人拥有比他大的权威。可是,三叠半茶室成了秀吉永远无法完全征服的独立空间,利休在茶室中的权威至高无上。

从此,秀吉和利休展开了漫长的斗争,终于无法将他征服。最后,秀吉只好编造罪名把利休逼死了事,可他实际上从来没有能够征服过利休,他是这场茶道斗争的失败者。

茶道因为武士和僧人的热爱而流行。

人们号称可以在茶室里体验人生哲学,一块茶点能够体验到四季,一杯茶能够体验到人生,甚至听开水煮沸的声音,都能感受到禅的意味。在仅有三叠半的茶室里,驰骋战场的粗野武士灵魂得到完全的洗礼,感受到在百年战国乱世中少有的安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也许就是战国武士们追求茶道的主要原因吧。

不过,掌握着权力的大名们从来都不希望自己和部下们过分沉湎于茶道,玩物丧志。织田信长在开除佐久间信盛时曾经在书状里写道:

“你的尚武精神若能有爱茶热情的百分之一也绝不至于如此。为了毫无意义的茶道而空耗大量金银,却完全忽略了对有功部将的奖赏。不分早晚,只知一门心思地打扫庭院,或是在茶室中品头论足,为了品茶鉴水而虚度光阴,却把臣下的忠逆善恶完全置于脑后。每日里不是评价挂轴的长短不足,就是鉴别道具的新旧优劣。思虑所及是茶室的每个角落,欲望所期是月白风清的境界。在茶的色香与料理口味的浓淡之中任时光飞逝,这简直是最大的浪费。”

喝酒的趣事

无论古今中外,武将都要喝酒,喝酒的时候能很好的表现出他们所谓的勇敢气质,战国时代的武将也不例外。

日本清酒是标准的米酒。清酒来源于中国,这点是无可否认的,只是在时间上一直没有确定。历史考证说是2000年前,日本的传说中,则是在1500年前,由从中国迁徙过来的秦氏所带来的,所以秦氏在日本神道中又是酒神。

日本酒只用水和大米酿成,淡黄色或无色,清亮透明,芳香宜人,口味纯正,绵柔爽口,其酸、甜、苦、涩、辣诸味谐调,这估计又是保持中国酒早期的某种原生态。

以佛教为国教的日本居然并不禁止喝酒,这实在是件奇怪的事,酒在佛律中比肉更要绝对禁止。可是,不但天皇和百官喝酒,武士和百姓喝酒,连寺里的和尚也可以喝酒。和尚们不但喝酒,还要自己酿酒,以备在重要活动时拿来敬佛,不知道这是什么习惯,没准是中国人敬灶王爷灶糖差不多,让佛爷喝高点,这样干了坏事就可以睁一眼闭一眼。

早先平安朝平家势力鼎盛咄咄逼人,甚至说出:“非平氏即非人!”这样的话。许多被压迫的朝臣都愤愤不平,新大纳言就在宴会上故意在法皇面前碰翻酒瓶说:“瓶子(平氏)倒了!”法皇听了笑着说:“大家来演一出猿乐吧。”平判官康赖出来说道:“呀,因为瓶子(平氏)太多,所以喝醉了。”俊宽僧都说:“那么,怎样处置才好呢?”西光法师说道:“只有将头取下来,那样比什么都好。”说着便把瓶颈敲断,随后离席而去。

可见,酒在上层贵族的生活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法皇是天皇出家后的称谓,与会喝酒的俊宽僧与西光法师也都是和尚,他们根本没有觉得和尚喝酒有什么不妥之处。

用米酿出的酒是奢侈品,这在粮食紧缺的战国时代就更是特别突出的问题。也许正是这样原因。日本人喝酒都是用小盏,而且浅尝即止,从来没有像武二爷那样连喝十八碗酒去打老虎,或者无三不过望胖揍蒋门神的故事。

作出“一世荣华一杯酒四十九年如一梦不知生亦不知死岁月只是如梦般”这般绝命诗的上杉谦信,给人的感觉是极能喝酒的。实际上,他的酒量有限,自己也比较节制,每次只喝三盏。他喜欢一个人在窄廊上就着一小碟梅子自斟自饮。有时和重臣直江实家等人喝酒时,下酒菜也只有梅子而已。说不定,日本最早的梅子酒也是上杉谦信哪次一不小心把梅子掉进酒壶里酿出来的。上杉谦信人称酒豪,据说他得脑血栓也和喝酒过量有关。可就看他17、8度的酒每次才喝三小盏的酒量来看,实在同酒豪无法联系在一起。

现在流传下来的文物,有谦信爱用的马上杯,他有在战马上饮酒的习惯,看起来又似乎可以证明他是个极能喝的人……也许他在马上饮的那一杯顶三杯的量,那一天就不会再喝酒了吧……

有人戏谑说,上杉谦信是女人,如果他真是女人的话,也许在当时每次喝三大盏酒都不会醉真算的上是海量了。

织田信长年轻时被称为“尾张的大傻瓜”,成天就是穿着奇装异服,腰里挂着个酒葫芦骑着马到处溜达。桶狭间奇袭战前,他正在被窝里睡觉,听探子说了今川军宿营的消息立即爬起来,命令侍童斟酒。他一不刷牙,二不洗脸,就在被窝里一盏盏的开始喝,喝着喝着就爬出被窝唱《人间五十年》,然后穿上铠甲,骑上马就冲了出去。最后,织田信长稀里糊涂杀了统率二万五千大军来攻的今川义元,义元临死前正在本阵中同手下喝酒。

福岛正则是丰臣家的“贱岳七本枪”笔头大将之一,这位勇猛的虎将最喜欢的就是在战场上能打仗,喝酒时有很有酒量的武士。某次福岛正则和黑田长政两家武士坐在一起搞联欢,福岛正则多喝了两杯,就拿出一个超级大酒盏,在里面灌满酒,然后取出自己钟爱的名枪“日本号”说:“谁能一口气将这些酒都喝了,我就把这把名枪赐给他。”话音未落,黑田家大将,号称双壁之一的母里友信出列接过大酒盏一饮而尽,包括福岛在内的在场之人都目瞪口呆。母里友信放下酒盏,嘴里拜谢着赏赐,从福岛正则手里接过“日本号”,福岛那叫一个肉疼,可话都说出来了,不能不算数,只好忍痛将爱枪赏给他。

小主,

伊达政宗一生烟酒不离口,每天早中晚抽烟三次,据说这样可以养生。每餐饭也要上酒,佐酒菜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