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查处和参谋二厅提出的提议下,当局放过了少数间谍,任凭他们通过紧急方式返回日本,在这批人中就夹杂了被当局调包过的情报人员。
由于蒲公英计划中的日本间谍潜伏时间长、并且平日里基本上都是蛰伏状态,日方已经很久更新过这批人员的信息了,
为了能够与这些日方间谍掉包而不会被发现,当局诸多情报机构可谓是煞费苦心才凑齐了合适人选,
在李铮的强烈要求下,硬是将身形相貌与日方间谍藤田明相似的陈兴宗纳入其中。
当时各方都觉得不合适,认为陈兴宗刚刚加入情报组织没多久,缺乏情报人员的经验和素养,而且不会说日语,但在短短一段时间的筛选期过后,彷佛有语言天赋的陈兴宗愣是学会了日语。
至于情报素养和经验,陈兴宗在国内执行任务就已是优秀水准,被李铮赞为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此外,他还表示藤田明这样的日方间谍是出身于军队,在中国蛰伏这么长时间就早已经被太平日子磨平了业务水平,
这一点可以从他毫无防备的被捕经历就可以看出,若是直接派遣经验老道的情报员过去反而还不一定保险。
这样的说法引起了争议,参谋二厅的人认为此举简直就是在拿所有参与调包情报员的生命和当局战略风险在赌,
而调查处背后的势力则开始下场角逐,强行让各方通过了选定陈兴宗去日本的决议,这样的情况让不少人都在暗自怀疑,调查处此举颇有些党争的嫌疑。
甚至有人在中央向总裁办公室递交了报告,弹劾陈立夫指示调查处如此胡来是为了让他在中央有更多的话语权,但是这样的报告根本就进不了总裁的眼中。
于是在这样的矛盾下,调查处和参谋二厅仍还是成立了联合情报组,秘密入驻沪城原特别市党部,与进入日本的情报员开展联系。
李铮听出了那人话中的不满,毕竟他们参谋二厅的人去了日本都只是成了低级军官和无法接入机密信息的参谋文员,
只有陈兴宗恰好去日本时赶上秘密动员的第一师团扩招,他便以潜伏中国数年之久的资历被第一师团强行挖走了,之后在兵变中由于所在部队伤亡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