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从平城脱身后,韩王信这厮居然叛逃到匈奴那边去了。那时候,冒顿是单于,兵强马壮,手下能拉弓的有整整三十万大军,搞得我们北边苦不堪言。高帝头疼得要命,就去找刘敬问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敬这哥们儿就说了:“现在天下才刚稳定,士兵们都打累了,咱们不能用武力去解决。冒顿那货杀了他爹夺位,还娶了他爹的老婆们,这种货色,你跟他讲仁义是没用的。要想长久解决,只能慢慢算计,让他们的子孙后代都当咱们的臣子。不过,就怕陛下您下不了决心。”
高帝一听,急了:“只要能行,我有什么下不了决心的!快说怎么办!”
刘敬就说了:“陛下要是真下得了决心,就把您的长公主嫁给冒顿,再送上一大笔丰厚的嫁妆。匈奴那边一看,咱们汉朝的公主都送过来了,还有那么多宝贝,他们肯定会抢着要,还会把公主当作正室。以后公主生的儿子,铁定是太子,接冒顿的班当单于。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贪图咱们汉朝的财宝啊。您每年都把汉朝多余、匈奴稀少的东西送过去,再派能言善辩的使者去教他们礼节。这样,冒顿在世的时候,是咱们的女婿;他死了,外孙就是单于。你听说过外孙敢跟外公对抗的吗?这样一来,不用打仗,就能让他们慢慢变成咱们的臣子。当然,如果陛下舍不得长公主,找个宗室或后宫的女子假扮公主送过去,那人家也不傻,不会看重她,也就没啥用。”
高帝听了觉得有理,说:“好主意!”然后就想把长公主送过去。可吕后一听这事儿,日夜啼哭:“我就这么一个女儿,你怎么能把她送到匈奴那种地方去!”最后,高帝还是没舍得送长公主过去,找了个宫女,假装是长公主,嫁给了单于。然后派刘敬去匈奴签订和亲盟约。
刘敬从匈奴回来后,跟高帝说:“匈奴那边的白羊王、楼烦王离长安最近的地方只有七百里,骑兵一天一夜就能冲到关中。关中现在刚被打乱,人少地肥,可以充实点人口。想想当初诸侯起兵的时候,除了齐国的田家、楚国的昭、屈、景三家,谁能兴起来?现在陛下虽然在关中建都,但人实在太少。北边有匈奴威胁,东边有六国的残余势力,这些宗族势力都很强大,万一有个变故,陛下您也别想安稳睡觉了。我建议陛下把齐国的田家、楚国的昭、屈、景三家以及燕、赵、韩、魏等国的后裔和豪门名家都迁到关中来。平时可以防备匈奴;如果诸侯有变,也能带领他们东征。这就是强化根本、削弱枝节的策略。”
高帝听了大为赞赏:“好主意!”于是就让刘敬负责把提到的那些人都迁到关中来,一下子就迁了十几万人。
叔孙通这哥们儿,原本是薛地人。秦朝那会儿,因为文学才华被召去当了个待诏博士。过了几年,陈胜在山东起义,秦二世听说了,就召集博士和儒生们开会,问:“楚国的那些戍卒攻打蕲县还打进了陈地,你们怎么看这事儿?”三十多个博士和儒生齐刷刷地说:“做臣子的不能拥兵自重,想造反就是死罪,绝对不能赦免。请陛下火速发兵,灭了他们!”秦二世一听就火了,脸色铁青。
这时候,叔孙通站出来了,说:“你们说的都不对。现在天下一家亲,咱们把郡县城墙都拆了,兵器也熔了,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咱们再也不打仗了。而且咱们有圣明的君主,法令也完备,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归附,怎么可能有人造反呢?陈胜那些人,就是一群偷鸡摸狗的小贼,哪儿值得一提呢?让郡守和郡尉去抓他们就行了,陛下您根本不用操心。”
秦二世听了大喜,说:“说得好!”然后又问其他人,有的说是造反,有的说是盗贼。于是秦二世就让御史把那些说造反的都抓起来,说他们是胡说八道。而那些说盗贼的,就都被打发了。叔孙通因此得到了二十匹帛、一套衣服,还被封为博士。
叔孙通出宫后回到住处,那些儒生们就围上来说:“先生你怎么那么谄媚呢?”叔孙通说:“你们不懂啊,我差点儿就没能从虎口脱险!”然后就溜了,跑到了薛地,结果薛地已经投降楚国了。等到项梁到了薛地,叔孙通就跟了他。后来项梁在定陶打了败仗,叔孙通又跟了怀王。怀王成了义帝被迁到长沙后,叔孙通就留在了项羽身边。汉二年,汉王带着五诸侯攻进彭城,叔孙通就投降了汉王。汉王打了败仗往西逃,叔孙通也就一直跟着汉王了。
叔孙通一开始穿着儒服,汉王看着就烦;于是他换了个造型,穿上了短衣服,按楚国的风格来,汉王这才高兴。
叔孙通投降汉王的时候,带着一百多号儒生弟子。但他那会儿也不给弟子们推荐推荐,就光给汉王推荐那些原来的强盗壮士。弟子们都偷偷骂他:“跟了先生你好几年了,好不容易跟你一起投了汉王,现在你却不推荐我们,光推荐那些大坏蛋,这是为啥啊?”叔孙通听说了,就跟他们说:“汉王现在正在拼命打天下,你们这些儒生能打吗?所以我先推荐那些能砍人夺旗的。你们别急,等着我,我不会忘记你们的。”后来汉王就拜叔孙通为博士,还给他起了个号叫“稷嗣君”。
小主,
汉五年,天下已经一统,诸侯们一起在定陶推尊汉王为皇帝,这时候叔孙通就负责搞定各种仪式和名号。高帝把秦朝那些烦琐的礼仪法规全都废了,讲究个简洁明了。但这下可好了,群臣们喝酒争功,喝醉了就瞎嚷嚷,有的还拔剑砍柱子玩,高帝看着都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