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六零守寡军嫂6

“哦,我说记忆里,娘家的消息那么少,原来人不咋地啊,睡吧。”林清瑶放心的睡了。

干旱一直持续到1961年秋,下了几场透雨,村里人才按时种上了冬菜、冬小麦。

在这两年间,林清瑶偷偷地给村里人送了六次粮食,共拿出来了一千多筐粮食蔬菜,花费积分156分。

系统0013看着积分越来越少,心疼的几次忽悠林清瑶自己送粮食,都被拒绝了。

1962年秋,粮食大丰收,村里人终于每顿吃个半饱,脸上也开始有了红色。

林清瑶说动婆婆,送家里的保国、保军、保党兄弟三去镇上,上小学一年级。回来了,还要求他们把学到的知识,教给家里的大人和弟妹。

保国、保军、保党仨学习的兴趣可高了,既能当小老师教弟妹认字,还能教奶奶、妈妈、叔叔认字,可光荣了,走路恨不得翘着尾巴走。

有粮认字,开始不以为然,可当听清瑶说的,“人家城里招工,都要个起码识字的呢,你不学习,机会摆在眼前,不后悔啊?”从那以后,只要是识字、算术,有粮学的无比认真。

1962年10月的星期天,林清瑶带着保军,挑着两个筐子出了村,步行到镇上邮局,从筐子里掏出几大布包,放在邮局的柜台上,大声说:“同志,我要寄东西,麻烦称一下。”

“这里面都是什么?包裹的太严实了,得打开看看。”邮局里面的一姑娘扒拉着几个布包问道。

“没啥,就是家里晒好的干豆角、干茄子,碾的干辣椒粉。真的得打开看看啊?同志,你摸摸看,打开了就不好再缝了。你看,你这里毕竟不方便的.....”林清瑶看到旁边桌子上的白粗布、针和线,说不下去了。

那年轻姑娘抱着布包细细摩挲,林清瑶尴尬的问:“同志,真的需要拆开吗?”

“不了,我摸出来了,就是你说的东西。里面的东西,大小和体积差不多。要寄往哪里?会写字吗?”年轻姑娘认耐心的问。

“不会,姑娘,你能帮我写写吗?这是地址和名字。”林清瑶笑着掏出一张纸片,这是当初张连长走时留下的,“同志,包裹里能放信吗?我丈夫死了,他的战友送了钱,咱农民没啥,就送点家里晒得干菜,表表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