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所有的检查做完,已经快11点了。施琪在一旁焦急地等待着,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徐景看着她可怜兮兮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出来,说:“叫你自己先吃,非不听。现在好了,早饭变中饭。”
施琪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饭是在医院食堂吃的。人很多,两人好不容易才找到空位坐下。点的都是三鲜面,味道还行,就是价格稍微贵了些,一碗三鲜面就要18,比光面也就多了几个香菇,木耳和榨菜。
饭后,徐景提出要出去逛逛,透透气。但施琪却不同意,坚持要他回病房等待检查报告。
徐景一句听话,施琪妥协。
徐景给罗文辉和熊正欣打了电话,四人继续昨天未完成的计划——去电子一条街扫街。徐景有了上次的经验,特意买了本便签贴纸。
四人一大早便出发了,徐景手中拿着便签本,每经过一个摊位,他都会仔细观察各种电子产品。每当他看中一个符合要求的商品时,就会贴上一个便签,上面详细注明了品牌、型号、价格以及出售的商家。他们不再浪费时间进行货比三家,而是直接在第一家购买,对于其他销售同款的商家,则只记录价格。
在施琪的协助下,他们不到5点就逛完了整个电子一条街。徐景挑选的商品都非常精心,他遵循着三个原则:第一,老旧的古董不买;第二,太低档的少买;第三,中档但没听过的品牌也尽量少买。而对于手机、音响、电脑、笔记本等大型电子产品,只是询价,不买。
一句话形容就是尽量只买中低端国产货。至于为什么不是,只买后世出名的品牌,徐景有自己的考量。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那些没有出头的品牌,不是因为质量太好,导致钉子户太多,后续销量不行,从而垮掉。这个世上,劣币驱逐良币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
徐景要做的除了为自己的卖场寻找各种各样的货源,还有个目的就是,找出几家这样的品牌,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参上一股,不求控股什么的,就是个投资,当然能拿到优先供货权就更好了。毕竟以后电子产品迭代的速度,会越来越慢。到17年以后,更是达到了龟速。这时候很多规律开始被打破,例如电子产品买新不买旧,例如电子产品贬值很快。
晚上,徐景依旧没有回医院,而是在酒店里整理着今天购买的那些电子产品。当罗文辉把最后一袋MP4搬进906房间时,他好奇地问徐景脸上的伤是怎么回事。
徐景指了指正在一旁点货的施琪,开玩笑说:“被她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