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惹火上身

薛安都在城东、鲁方平在城西展开猛攻,但效果都不理想。

正在此时,魏国大军已经抵达黄河北岸。

拓跋焘收到宗显求救信,立即派洛阳城里的大将张氏连提,带二万重装骑兵,向西救援陕城。

小主,

同时,拓跋焘又命浦坂城守将何难自西边出发,向东攻击鲁方平部。

薛安都、鲁方平遭到张氏连提、宗显、何难三部梅花间竹夹击。

鲁方平决定与薛安都合军,集中兵力迎战魏军主力张氏连提队伍。

他率部行军到陕城东面,见到薛安都,对他说:“小薛,如今敌军超过我军两倍,咱们唯有死战才有机会。如果你退缩,则我必斩你。若我退缩,请你斩我!”

薛安都大声应答:“好!大丈夫死则死尔,有何惧哉?!”

言罢,他卸下身上兜鍪、铠甲,露出里面的大红内袍。又把战马身上的甲胄也除掉,手执长矛,翻身上马,杀向敌阵。

双方军士只见一道红影在魏军里面穿行,所过之处,许多魏军中刺堕马。

鲁方平也学他样子,解除重胄,轻装上阵,拼命敌军。

宋军将士见到本方两位将军如此神勇,受到激励,士气大增。

就这样从早上杀到傍晚。

与此同时,坐镇弘农的柳元景也得到陕城军报,知道那里形势不妙。

他派自己堂兄刘元怙率2千精骑赶过去增援。

柳元怙等人接近陕城东边战场时,他下令全体军士下马,捂住马嘴,悄悄行军至敌军身后,再上马突然杀出。

魏军猝不及防,阵形大乱。

薛安都趁机冲到魏将张氏连提跟前,几个回合后,将其斩杀。

魏军首领被杀,军心溃散,乱了阵脚。

在薛安都、鲁方平、柳元怙队伍合攻下,张氏连提的2万人 ,被杀3千多,踩踏堕崖2千多,被俘3千多,其余四散溃逃。

听闻宋军在陕城东面大胜,张氏连提也死了,正向陕城赶来的何难立即掉头回蒲坂城去了。

陕城太守宗显知道继续抵抗意义不大,于是开城门投降。

潼关那边,庞季明不负众望,真的在长安城附近组织起一支义军队伍,3千多人。

庞季明带着这支部队,由长安城出发,到了潼关西边。

尹显祖、庞法起的队伍也开到了潼关东边。

两军东西夹击之下,拿下了潼关。

至此,进军关中的通道打通了。

柳元景押送粮草到陕城,顺便视察前线、安抚将士。

他见到2千多魏军俘虏中,大多数是汉人,便向他们询问情况。

这些人告诉柳元景,他们都来自魏国汉人士族,许多是崔浩案子牵连坐罪的奴兵。

有一部分就是太原柳家人。

柳元景祖上就出自太原,与太原柳氏同祖不同宗。

崔浩案牵连到太原柳家时,他曾捶胸叹息。

现在见到族人,他问他们愿不愿意留下加入宋军。

这些人告诉他:他们出征,都有家人、族人被官府扣留作人质。

作战时,魏军骑兵在后督促、驱赶,回头则死。

现在被俘,如果加入宋军,家人、族人必死。

他们表示:您可以杀了我们。这样就不会连累人质。

柳元景摇头叹息后,下令发给他们口粮、盘缠,放了他们。

这批人回去后,魏军中就传开了:投降宋军,会得到盘缠返乡。

因为这一举动,皇帝刘义隆后来下诏嘉奖柳元景。

因为,拓跋焘与刘义隆之间,经常有外交文书往来,互相讽刺、挤兑、炫耀…

柳元景的做法,给了刘义隆讽刺拓跋焘的绝好素材。

柳元景部拿下陕城、潼关后,就地进行整军。

队伍作战减员,能补充齐整的就补充,无法及时补充的就缩编。

这个时代,虽然不像《商君法》规定的那样:伍长死了杀队员、什长死了杀伍长、队长死了杀什长、屯长死了杀队长…

但军队等级制度依然非常严苛。

大官压中官,中官压小官,小官压小兵,这是基本风尚。

正因如此,小兵是小官的炮灰,小官是中官的炮灰,中官是大官的炮灰…

一场大战下来,如果减员严重,剩下的往往全是军官。

如果没法及时补充兵丁,那就必须平行降级,打乱编制重新整编。

否则无法恢复战力。

薛安都、鲁方平、庞法起的军队,都减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