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绳不挠曲

这,这海瑞怎么还不吭声。

等到大多数官员奏陈完了后。

朱翊钧又针对百姓,与朝廷的关系,强调了一番:“朕常思,“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朝廷者,乃为百姓谋福祉之所在,朕与诸卿皆是身负重任,对灾情无作为的官员们啊,都将他们打发回家,朝廷啊,是用不起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如渊水,朝廷若舟楫,朕等行事皆应以民为本,方能稳坐舟中,行于盛世之途……”

“官员为朕股肱,亦是百姓父母,当铭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心系民生,恪尽职守。天下社稷,系于万民,唯有君民一心,君臣同德,方可山河永固,国祚绵长……”

皇帝陛下说完之后。

张四维率先出列,满脸激愤道:“陛下圣明啊!那些在灾情中不作为的官员,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读着圣贤书,关键时刻却对百姓疾苦视而不见,简直有辱斯文,就该重重惩处,以正朝纲!”

张学颜也赶忙附和:“是啊,陛下心怀天下,日夜忧虑百姓冷暖,这些官员却尸位素餐,实在罪无可恕。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显陛下对民生的重视……”

随着两个大员的表态,其他官员更是紧随其后。

纷纷称颂起了天子的仁德,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朱翊钧在史书上,确实可称得上仁德之君,当然,其中海瑞是居功至伟的。

朱翊钧听着臣子们的恭维,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欣慰之色,眼神中透着威严与自信。

然而,就在这一片和谐称颂的氛围中,海瑞那沉稳且坚定的声音突兀地响起:“陛下,臣有本要奏!”

这声音如同洪钟,在朝堂之上回荡,引得众人纷纷侧目,恭维的话,到了嘴边 ,也说不出来了。

而朱翊钧听到海瑞的话后,只是一笑而过,他下意识地以为不过是寻常弹劾,并未太过在意,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从容,随口问道:“爱卿要弹劾谁呀……”

海瑞整了整朝服,向前踏出一步,神色愈发严肃,挺直的身躯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峰,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高声道:“臣要弹劾武清侯之子李文贵……”

此言一出,仿佛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朝堂之上掀起轩然大波。

大臣们先是一愣,随即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之声此起彼伏。

许多人虽对李文贵并不熟悉,但武清侯的名号却是如雷贯耳,那可是太后的父亲,身份尊贵无比。

朱翊钧原本从容的神情瞬间凝固,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与凝重,不过,这眼中的凝重也就存在于刹那。

他微微前倾身体,目光紧紧锁住海瑞,那眼神中带着审视与探究,仿佛要透过海瑞的双眼看穿他内心的想法。

片刻后,朱翊钧缓缓开口,声音虽依旧沉稳,却多了几分威严:“海爱卿,武清侯是太后的父亲……这一点,你可清楚。“

这些事情,可以私下说,不要当着文武百官面前讲述出来。

海瑞当然听懂了朱翊钧的暗示,但他并不愿意放在私下来说。

“臣弹劾的是,李文贵。”

”弹劾李文贵,与弹劾武清侯,并无区别,咱们朝会之后,再说吧。”

朱翊钧之所以选择朝会之后说,并不是想要袒护这个李文贵,而是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是因为武清侯府终究是母亲的娘家,为了顾及母后的颜面,而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海瑞着想,他不想让海瑞得罪当朝太后……

而海瑞并不愿意私下说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也了解天子,若是朱翊钧知道了李文贵的恶行,断然不会轻饶了他。

可那样的话,矛盾就成了皇帝与太后的了,而自己若是在朝会百官面前,将李文贵的恶行共公之于众,陛下按照大明律处置了李文贵,那就是公事公办,被自己逼到了墙角,到时候,太后也能换个人来记恨……

而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张居正出列道:“陛下,海都御史所言极是,‘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今海都御史既已当庭弹劾,若转入私下,恐惹非议。不若就在此处,听海都御史详述,再做定夺,如此方能彰显陛下公正无私,已全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