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间能够倒流的话,不知道爱育黎拔力八达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心慈手软而感到懊悔。
但事实证明,和世?的这一走,便彻底地脱离了他的掌控,而且也的的确确地闹出来一堆大动静。
虽然满心不甘,但和世?也不敢违抗皇命,只是前往云南封地的速度有些拖拖拉拉。
而就在他途经延安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彼时的延安跟如今的延安完全不一样,当时的延安指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而是被称为延安路。
“路”就等于后来明清时代的“府”,按照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域划分来说,相当于是一个地级市。
即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延安也绝不是一个特别繁华的大都市,在遥远的1317年,这里更是一个荒凉无比的小地方。
可就在这个偏僻的小地方,正在赴任途中的和世?见到了一个改变了他一生的男人。
确切来说,是见到了一堆改变了他一生的男人。
这些人的首领叫做厘日、沙不丁、哈八儿秃都等等。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海山一系的铁杆追随者。
而且手里或多或少都有些兵权。
他们的到来,虽然没有勾起和世?的野心,但却让他身边的一些人有了异样的想法。
俗话说的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和世?当不了太子,注定也就无法触及那座九五至尊的高位,但好歹他也是黄金家族的后裔,最次也能当上一个藩王,一辈子荣华富贵、衣食无忧。
但作为他身边的近臣来说,事情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因为和世?的地位直接取决了他们的未来发展。
如果和世?能以太子之身登基,那么这些近臣都有从龙之功,未来即使不能当个中书省丞相,也能混个行省的平章政事,以历任皇帝的惯性来看,反正一个三品以上的大员是少不了的。
可如今和世?变成了一个藩王,他们这些近臣的地位可谓是江河日下,水跌船落,别说当平章政事了,赶上皇帝哪天心情不好,给王府来一个满门抄斩,连脑袋都不知道掉在那个草堆里。
而在这些人中,心思最强烈的,是一个叫教化的人。
教化,这个词语出自《诗·周南·关雎序》,意思是指的儒家所提倡的政以体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
说白了就是教育感化。
而这个叫做教化的人,也确实很符合这个名字的特点。
他把和世?给教化了。
他是这么对和世?说的:“大元朝的天下,原来是海山家族的天下,现在王爷到云南边境去镇守,其实并不是皇帝的本意,估计是他身边的奸佞小人提出的馊主意,所以我建议您先把情况报告给皇帝,堵住那帮爱在背后嚼舌根的人的嘴,然后邀约周围诸省的勋贵大臣,召集军队进京清君侧,这样皇上肯定能改变这个不合理的命令。”
平心而论,就教化的这个教化水平,简直是菜到了一定程度,别说教化和世?了,估计连个三岁孩子都教化不明白。
这不典型的撺掇人造反么?
嫌自己脑袋多?
但偏偏就是这种无脑到了极点的发言,还真就给和世?打动了。
此时的和世?岁数也不小了,难道他心里不清楚爱育黎拔力八达的真实想法么?
可本应该传到自己的手里的皇位就这样被剥夺,他也实在不太甘心。
“有些东西,我可以自己不要,但是你不能抢!”
这句话就是此刻和世?心理的真实写照。
在教化的教化之下,和世?决定听从他的意见,召集军队回京清君侧。
但仅凭他们手里的这几头烂蒜肯定是打不回大都的。
兵马从哪来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而教化对此也早有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