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第二道旨意也随之下达,尚书省右丞相脱虎脱、左丞相三宝奴、平章政事乐实、右丞保八、参知政事王罴等人皆以“变乱旧章,流毒百姓”的罪名被处死,左丞忙哥铁木儿被仗流海南岛。
除此之外,所有尚书省下达的诏令全部立即废除,尚书省内的其余官员也由中书省成立的调查组开始进行审查,在经过审查之后没事的就分配到各个部门中去,有问题的就直接捉拿入狱;朝中各部门但凡有依附于尚书省的官员也尽皆被查。
至此,尚书省——这个自秦汉时期设立,魏晋至元朝时期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就此结束了它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使命,此后再也未曾在历史上出现过。
【政治兴革】
尚书省被撤销了,中书省便自然而然地恢复了它应有的地位,爱育黎拔力八达久经朝堂,自然知道如今的国家已经被尚书省的这些人祸害成了什么样,于是在处理完脱虎脱等人之后,立即便进行了挽救措施。
他先是将李孟任命为了中书省平章政事,让他全权主持中书省的日常,而后又召集了程鹏飞、董士选、程钜夫等一大批忽必烈时期的老臣入朝,让他们辅佐李孟共同处理那些繁杂的政务。
李孟也没有辜负他的厚望,上任之后立即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还针对海山遗留下来的一些弊政做出了一个详尽的改革计划,主要是体现在四个方面:
小主,
一、 停发赏赐
前文中我们曾提到过,由于朝中的政治局势比较复杂,为了保持朝堂的平衡,海山对手下一直都很大方,没事就赏赐一大堆的东西,可这一行为却使得国家财政的压力剧增,所以李孟下令,所有人的俸禄、赏赐、平时开销支出都要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其他额外的赏赐都要取缔。
二、 清理名爵
自铁穆尔执政开始,对于大元内部的名爵封赏就异常泛滥,甚至连“三公”这种国之大员都封出去了上百个之多;不仅如此,由于自大蒙古国时期,成吉思汗就对各类信仰非常尊重的缘故,所以有元一朝对于佛、道等各类宗教都非常宽容,不仅免除了他们的赋税和徭役,而且还允许他们参与到国家政务中来,这不仅对国库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这些僧侣、道士还经常扰乱朝政,所以李孟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将这些滥赐的名爵全部削夺,同时将这些僧官、道官全部罢免。
三、 核查怯薛
自成吉思汗时期便流传下来的四怯薛制度可谓是大元朝的立国根本,也是距离皇室核心最近的地方,上到朝廷宰辅,下到各地县丞大多出自怯薛军,再加上元朝一直未曾施行科举,于是成为一名怯薛军便成了做官的捷径;在这种利益的驱使下,四怯薛的人数不断增多,甚至连一些非蒙古人都挤了进来,无形当中便给国库又增加了极重的负担;所以李孟特意上书,请求裁汰四怯薛中的冗员,并将所有汉人、南人、高丽人、色目人等非蒙古人全部裁撤,回归原籍。
四、 核查内府
作为负责皇室内务的宣徽院和负责皇室内库的太府监,这两个部门都属于内廷机构,平时根本不受政府的管制与核查,所以欺冒、滥支的情况特别严重;不过严格来说,李孟是没有资格对他们指手画脚的,毕竟这些不归中书省管,也没花国库的钱,但正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在跟爱育黎拔力八达这么多年的相处中,他不仅仅拿自己当臣子,更拿爱育黎拔力八达当自己的家人,所以他认为,自己有必要将这些情况告诉对方,而爱育黎拔力八达也很听话,在看到了李孟递上来的奏折之后便立即下诏至太府监:“自今虽一缯之微,不言于朕,毋辄与人。”(《元史·仁宗纪一》)
平心而论,虽然李孟的这些解决方案不能完全解决大元帝国多年来的积弊,但却能极大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
更何况李孟心里很清楚,大元帝国如今的情况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如果想要彻底革除这些病痛,那么肯定会触动极多人的利益,所以这次改革,其实也是李孟的一个试探。
毕竟这次发布的政令中,基本算是将朝中所有的权贵阶层都得罪了,唯二的受益者就是皇帝和百姓。
如果换做常人,哪怕是想要改革,恐怕也不敢一次性得罪这么多权贵,毕竟大元帝国成立了这么多年,各大门阀世家都沾亲带故的,给他们都得罪了,仕途估计也就结束了。
但李孟不怕。
为啥?难道是因为李孟跟皇帝的关系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