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的甘罗,年仅十二被秦王嬴政封为丞相,其实他只是被拜为上卿的爵位,相当于丞相而已,并没有实际掌权,更何况在历史上,对于他成为上卿之后的记载就全然不见了,其真实程度,有待考证。
而安童则不然,他担任的是正儿八经的丞相,还是真正掌握实权的那种,堪称大元帝国第二人,其地位比之甘罗,高下立判。
安童,木华黎曾孙,年少之时便跟随忽必烈南征北战,在忽必烈即位后,便将其任命为四怯薛之长,负责掌管宿卫之事,足可见对其的信任。
其实安童能够担任右丞相,跟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很大的关系。
彼时中书省在线真辞职后其实还有一个右丞相,就是我们的老朋友——史天泽,但自从李璮叛乱之事过后,忽必烈对于汉人就不太信任,所以史天泽虽然名义上是右丞相,但实际上不掌实权,地位甚至还不如担任左丞相的蒙古人忽都察儿。
再加上忽必烈一贯推行的民族特权政策,坚持以蒙古人担任主官,汉人与色目人担任副职的政治理念,所以身为蒙古人的安童能够成功上位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阿合马是色目人,如果让他上位了,那么大元朝廷将会出现两个外族人统治蒙古人的奇特情况,这无疑会触动元朝内部那些保守派蒙古贵族的底线,惹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但忽必烈也不是冒失之人,在提拔安童之前,他亲自将其召到面前,询问他对于此事的看法。
面对着忽必烈的询问,安童答道:“宋朝尚据江南,如以臣为宰相,恐贻笑各方,使宋人轻视我们。”
对于他这种不被利益冲昏头脑的行为,忽必烈十分赞赏,也更加坚定了要将其任命为相的想法,于是开口安慰道:“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其勿辞。”
至此,安童正式成为中书右丞相,就此步入了大元帝国的权力核心。
在安童拜相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奏请将燕王真金(忽必烈的二儿子,但确实与察必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正式统领中书省,让其参与到国事决策之中,而后又奏请许衡入朝,用来辅佐自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汉法。
为了培养真金与安童,忽必烈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在许衡上任之前特意召其当面嘱咐道:“安童尚幼,苦未更事,汝谨辅导。汝有嘉谟,先告安童,以达于我,我将择焉。”
忽必烈的这番话,其实就是在警告许衡,让他不要欺负安童年龄小,明确告诉他,在中书省内,安童是我的代言人,他才是老大。
不得不说,为了培养出一个能力强又信得过的蒙古人,忽必烈也是费尽了心思。
许衡虽然迂腐,但他不傻,对于忽必烈的警告他铭记于心,在辅助安童执政的过程中,尽心尽力,并且还极力发挥自身在汉人朝臣中的作用,将自己一系汉人儒士的力量都集中起来,共同配合安童的政令推行。
至元四年(公元1268年),当时的左、右丞相共有五人,很多政令需要共同商议,比较麻烦,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安童上奏道:” 今丞相五人,素无此例,臣等议拟设二丞相,臣等蒙古人三员惟陛下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