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过秦论》

“第一部分的第一篇就是《过秦论》,又分为上中下三篇。

过秦论的意思就是指责秦朝的过错。

通篇内容讲的很简单,主题就是讨论秦朝是怎么灭亡的。”

上篇描述了秦朝从弱小到崛起再到统一,最后灭亡的过程。

秦朝之所以能崛起,是因为他们占据了地利,也用对了方法,刺激秦国人对外征战。

秦朝之所以会灭亡,是因为秦国“仁心不施”,陈胜一起义,天下就豪杰并起,然后秦朝就没了,这是因为它攻守之势异也。

中篇主要是对攻守之势异也的阐述。

“贾谊认为,秦国在打天下的时候,用进攻的方法是正确的,但在统一之后,还用进攻的方法治理天下就错了,所以秦国没了。”

下篇的内容则更为具体,贾谊举了一些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逐步说明为什么秦国可以一步一步扩大。

因为它有地利,如果别人想打它,它把门一关,就谁都进不去了。

那它为什么会灭亡呢?因为秦国内斗严重。

贾谊认为子婴杀了赵高之后完全有时间重整旗鼓。

只要他把门一关,把刘邦挡在门外,然后像过去几百年的秦国一样,休养生息,慢慢发展,等外面打的差不多的时候,再次开门出去完成统一。

可惜,子婴才能不够,秦国内斗太狠,所以没有做到。

“贾谊的看法大概可以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秦朝会灭亡,完全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是他们仁义不施的结果。”

“通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贾谊想要说的话好像表达的很清楚,他是不是想借秦朝的灭亡告诫汉文帝要跟秦朝反着来,实行仁义呢?”

“过秦论下篇最后一段就是贾谊想要表达的思想总纲,他前面骂了秦朝一大堆话,但他总结的时候,却没有说汉文帝要实行仁义。”

仁义是什么?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仁义是儒家的核心。

“如果贾谊只说汉朝应该实行仁义,那他就把自己局限在了儒家之中。

而贾谊他打破了这个局限,超越了他的时代。”

“过秦论的最后一段,他说,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译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此君子治理国家,需要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这可以作为今后的借鉴,观察古代的事迹然后在当代加以验证,参考人事的因素,考察盛衰的道理,审度权势是否合宜,做到取舍符合规律,根据时宜做出相应的变化,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那就是实事求是,因时制宜。”

不要用一个预设好的观念,一个现成的、僵化的体系去治理一个真实的、时刻变化的世界。

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调整跟改变。

“这可以说是妥妥的实用主义,哪家的学问好用、有用,那就是好的。

但在古代,很多人都不认可贾谊的这个观点。

因为他们不懂,贾谊这样想的话,他还算不算儒家的人。”

到了近现代,这个话题依旧存在各种争论。

最后专家们认为,贾谊肯定算儒家的人,只是贾谊融合了其他学派的思想,所以让大家觉得迷惑。

“荀子的学说是主张礼法并用,而贾谊又是荀子一脉的传人,自然也继承了这个学说。

但之所以说贾谊超越了他的时代,是因为他不仅仅继承了荀子的学说,还借鉴了道家、阴阳家的一些理念。

所以老师才会说,贾谊的核心思想其实是实用主义。”

贾谊也就是活在了西汉初年。

那时候只有道法儒三家发展的比较好,有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

如果他活在之后的朝代,说不定还能整出佛学思想。

他要是活在近现代,加入共产国际绝对是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篇《数宁》。”

《数宁》有两段话。

第一段话,贾谊认为天下没有安定,天下没有大治。

说天下安定、大治的人不是愚蠢至极就是阿谀奉承。

如今的形势就像是睡在着火的草垛上。

火没点燃,大家觉得很安全,火一旦燃起,这天下就要玩完。

第二段话,贾谊说自己听说每隔500年天下就会出圣王。

大禹之后有商汤,商汤之后有武王,武王之后就是陛下您了。

您如此圣明,为什么不好好去治理国家呢?您在等什么?

“贾谊举例说明,上古的天下,四方仰德,谁也不敢侵犯,遵循法度,诸侯不敢作乱,没有战争,没有重罪,上下尊卑有序,人人安居乐业,百姓幸福美满,这样的天下多么完美。”

“然后继续说汉文帝,继承祖庙,奉养六亲,是至孝。

祭祀长久、政权长存,是至仁。

制度合一,后世效法,是至明。”

小主,

“凭陛下的智慧跟圣名,只要有一个稍微懂行的人辅佐就能实现那完美的天下,为什么不去做呢?

我的很多想法都已经思考的很成熟了,哪怕是尧舜复生,他们想的也会跟我一样。

听完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法,这篇文章从开头到结尾,贾谊又是吓唬汉文帝又是给汉文帝画饼的,表达的意思就很清楚。”

陛下想不想当一代明君啊?

想就快点来找我聊聊吧。

朝廷现在还有很多危机,陛下想不想听?

想就找我聊聊啊。

天下可以像我说的那么安定,陛下想不想要?

想就……还是快点来找我聊天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