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建筑胶凝材料

这导致他们的脑子已经快转不起来了。

对,浆,是浆,他们要用泥浆来着。

啊?!石膏是啥?

水泥又是什么?

投影前面说过吗?

这一个个词听的他们满脑全是问号。

……

「无机胶凝材料中,有关使用石灰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左传·成公二年》中,“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

这里的蜃炭指的是使用贝壳烧成的灰,它不仅有较好的胶凝效果,还能防潮,所以古代帝王的陵墓往往都会选择蜃炭修筑。

除此之外,通过对北京顺义县东汉墓的考察,发现那时期的山区百姓已经学会了采石烧灰。

南北朝时期,石灰被大量采用,人们开始将石灰跟水混合制成石灰浆。

石灰浆开始被用来砌筑条石、粉刷墙面等。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三合土”。

三合土,顾名思义就是由三种材料组成。

不同时期的三合土组成材料跟配比并不相同。

这时的“三合土”指的是由石灰、黏土跟细沙组成。

明朝的“三合土”由石灰、陶粉跟碎石组成。

清朝则是由石灰、炉渣跟沙子组成。

三合土是建筑材料,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基础或铺路垫层。

而石膏最早被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还被列为了中品草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早期的石膏应该主要是被当做药材使用。

比如汉朝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有“石膏、炙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匕,浆水调下。”

西汉的《别录》中同样记载过石膏,只是那时对石膏的称呼为细石、细理石。

唐朝的《外台秘要》中也有关于石膏的药方,“石膏六两(碎,绵裹),大乌梅二十枚。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以蜜三合,稍稍饮之。”

关于石膏的炮制方法,汉朝有“碎”,南北朝有“飞”法跟用甘草为辅料炮制。

唐朝首次提出“煅”法。

元朝的《本草衍义补遗》中记载的石膏名称为软石膏。

明朝的《本草纲目》中总结了石膏的很多名字。

细理石、寒水石、软石膏。

(其文理细密,故名细理石。

其性大寒如水,故名寒水石。

松软易碎,烧之即白烂如粉,故又名软石膏。)

同时明末的《药品化义》中给石膏又起了个新名字,即白虎。

最后一个水泥,由英国建筑工人约瑟夫·阿斯谱丁于1824年发明。

水泥是先由石灰石跟粘土按一定的比例磨细混合配成生料。

然后在高温下进行煅烧,温度大概在1300到1450摄氏度,它们会出现融合的现象。

这时候的产物就叫做熟料。

最后往熟料中加入适量的石膏混合磨细,到这一步才可称为水泥。

熟料跟石膏一起磨细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一些活性混合材料。

比如火山灰、高炉矿渣等。

但这个掺入的比例不能超过水泥成品重量的15%。

还能加石英砂、石灰岩等。

这个比例要求是不能超过水泥成品重量的10%。」

细石???

众人集中注意力好好听课。

大多数人都慢慢安静了下来。

他们还以为下一刻需要迎接的是完全陌生的东西。

没想到石膏居然就是他们大多数人知道的细石、细理石。

投影要这样说,大部分人就能把石膏跟他们熟知的东西对上号了。

但石膏是中药诶!

甚至不少疾病的药方中都会有。

它还能加到灰浆中?!

惊讶着的人们又听到了一个令他们更为震惊的名字!

约瑟夫?阿斯谱丁?

“这个是什么?姓?氏?名?字?还是号?怎么中间还有个点?”

“是姓跟名吧……”

“是英国!不是中国,那就是国外的百姓了,跟我们的称呼不同也正常。”

“那这个英国就是后世引进先进技术的地方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