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马匹的内容到此告一段落,修蹄、钉掌等具体操作方法大家不懂的话可以看左边的小视频教学。
六畜之中其他家畜的历史也不细说了。
这里面再最后说一下养猪方面的要点。
第一,高密度养猪。冬季一只育肥猪占0.8平方米,夏季占1平方米。
如此高密度养猪既可以减少建圈费用,还能让猪因为失去活动空间只能吃饱就睡,这样又能让猪长肉又能降低饲料的消耗。
第二,猪舍防风防寒。冬季时需要着重注意,可以堆放作物秸秆等堵住间隙。
当然最好是可以在猪舍建设时就在四面用砖墙围好。
大家可能并不懂砖墙是什么,我们等会儿就讲。
第三,猪喝温水。冬季时,不要让猪喝冷水,最好是把水烧到温热的时候再给猪喝。
第四,冬季加料。为了防止因为温度低导致猪体内的脂肪消耗以及代谢加快等因素出现的体重降低情况,冬季需要为猪增加喂养次数。
……
相比于养马的内容,大家对于养猪的内容应该会更加熟悉。
另外,还有各种猪病的疗法,已经全部整理成册。
遇到不懂的情况可以参考图解。」
比起养马,养猪确实更是百姓们的热衷之事。
“你看那个大型猪圈,是不是跟马厩有点像?”
“图片上的猪真好看,白白净净,膘肥体壮。”
“原来那个墙体是用砖做成的?
砖我知道啊,但还真没跟后世那样堆叠起来筑墙,砖的外层又是涂抹了什么才固定住砖的……”
“除了猪圈的墙矮点,它跟马厩的内部构造没有什么区别。”
“哪里,你看那猪圈的地面,有些是有孔的,那应该就是后世处理猪圈中粪尿的方法吧。”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
丝毫不在意自己的话有没有被人接上。
等到投影说各种猪病的疗法已经全部放出来的时候,大家更是兴奋。
因为只有这种整理好被投影放出来的内容,他们才能看到。
前面说的什么着作内容,又绕口又听不懂。
最主要是他们还看不全,惹得大家烦躁极了。
现在这样做就很好,图解清晰,语言通俗易懂。
……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大家都较为感兴趣的砖墙。
砖墙的基本原料就是砖跟砂浆。
砖,可能有人听过,有人没听过。
其实,砖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
我国考古学家就在陕西的周原遗址里发现了空心砖、条形砖等。
但随着在陕西蓝田的仰韶文化晚期(约前5000年-前3000年)遗址中发现的烧结砖残块以及未曾烧过的土坯砖残块,还有龙山文化(约前2500-前2000)中发现的早期烧结砖残块,这都说明,古代砖的出现年份至少是在距今约5000年的仰韶文化以前。
而“砖”这一术语最早是出现在战国时期。
即《荀子》中记载的“譬之是犹以砖涂塞江海也。”
因为那时烧制砖的条件限制,所以战国时期的砖使用并不普遍。
关于砖的历史,还有一个成语——秦砖汉瓦。
这个成语往往就是被用来形容砖的历史悠久。
秦朝时期,砖的烧制技术有所提升。
在现在的咸阳宫遗址以及秦始皇陵中发现了长方形条砖跟空心砖。
且秦砖的形制跟规格相较之前的而言,更具多样性。
但这时候的砖主要是被用于铺路、台阶或者壁画等方面,建筑物的墙体依旧以版筑为主。
(版筑技术,用两块木板筑土墙。
两块木板的距离代表墙的厚度,在木板之间倒土,然后捣实压紧,撤掉木板后就是土墙。)
到了汉朝,砖开始被大量用于修建陵墓。
砖砌墓穴,逐渐代替木椁墓成为主流。
但砖砌体建筑到了东汉时期才真正开始出现。
由于佛教是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所以随着佛教的发展,佛教建筑文化也开始跟本土的建筑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佛教建筑形式。
在这个形式中,砖塔建筑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南北朝以后,砖砌体建筑逐渐增多。
如北魏时期修建的嵩岳寺塔,它是现存的最古老的砖塔建筑,由青砖、黄泥砌筑而成。
唐朝时期,不仅修建了大量的砖塔,唐代敦煌壁画中也出现了不少砖砌台基。
(地基、台基以前都是夯(hāng)土。
打夯指把土砸实,人数少时数千人,多时数万人,要确保土以后不会再塌陷。
以前古建筑的地基就是这样做的。)
两宋辽金时期,李诫编着的《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建筑施工规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