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同时期的浿水指的不是同一条江。”
先秦时期,浿水指鸭绿江。
两汉时期,浿水指青川江。
隋唐时期,浿水指大同江。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没有记载,可能这一块儿地对中原吸引力不大,所以不怎么受重视。
这时候的浿水,指的可能是大同江,因为王俭城在今天朝鲜的平壤市,平壤在大同江南岸。
“对于这时候的杨仆来说,目前的局势是什么样他全都不知道。
不知道走陆路的荀彘到哪儿了,不知道王俭城的守军装备情况,也不知道守军人数有多少。他只知道自己有7000人,还没有攻城武器。”
“但杨仆转念一想,这算算时间,荀彘应该已经到浿水了,说不定他都已经跟朝鲜军队正面对决了。
再想到我们前面说杨仆打仗很急,所以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认为此时的王俭城应该守备空虚,正好是他们7000人突袭的好机会。
杨仆一声令下,7000人拿着武器往上冲,然后他们就被王俭城的守军打崩了。”
真实的情况跟杨仆想的完全相反。
北路军还没到,朝鲜清楚汉军即将进攻,所以一直严阵以待,满城全是士兵。
杨仆被打崩后掉头跑进了附近的山里并收拢溃军。
朝鲜不知道汉军的情况,也就没敢追击,杨仆就这样逃过了一劫。
“杨仆藏了一段时间后,荀彘的大军终于赶到,在浿水的西边跟朝鲜军队作战,但双方打了个平局,谁都没赢,只好收兵。
两路军队进攻失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刘彻表示自己真是头疼,既然武斗不行,那就文斗吧。
所以刘彻又派了一个叫卫山的使者去朝鲜劝降。”
卫山到了之后,卫右渠表示自己早就想投降了,只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既然使者已经来了,那我们向你投降。
随后派一万多士兵护送太子去汉朝当面投降。
这一支军队带着大量的粮食,还带了5000匹马,想要以此为赔偿款献给汉朝。
“荀彘看着这支军队,说什么也不让过,军队全副武装的,怎么看都不像是要投降的人。
所以他下令,想投降可以,但是这一万多人要把兵器放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