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刘彻盯着地图上那圈红色的线条,明明两千多年后,大家都成一家了,为什么匈奴看不见投影呢?
他私心里觉得这样很好,可转念一想,那个自称幕幕的玩意儿会不知道他们本是一家吗?
为什么要厚此薄彼,区别对待!?
是因为不同时代的局限性……还是后世人希望他们能早点一统……
——
“张骞二使西域,跟第一次相比,这一次他走的非常顺利,因为河西走廊已经被汉朝打下来了,没了匈奴的威胁。可这一次的结果却跟上一次一样,乌孙国并没有同意迁回来。
这时候的乌孙国国王还是猎骄靡,他已经是个中老年人了,威势不如当年,更何况现在的乌孙国内部不稳,国家分成了三股势力,所以猎骄靡根本就没心思听张骞说话。”
猎骄靡的大儿子早死,所以他指定大儿子的儿子、自己的孙子军须靡为下一任继承人。
但他的这个做法引起了二儿子的不满,所以二儿子想造反。
为了孙子的安危,猎骄靡只好分出一万多兵让军须靡去外地驻扎,自己则留了一万多士兵防着二儿子。
“除了这个内部原因,还有一个外部原因,那就是匈奴。在汉朝击退匈奴之前的几十年,西域都在匈奴的掌控之下,所以乌孙国对匈奴是害怕得要死,再加上他对汉朝的情况也不熟悉,猎骄靡根本就不敢轻易答应跟汉朝结盟站到匈奴的对立面。”
“猎骄靡不同意,张骞也没办法,只好提出新建议。
他建议猎骄靡派点人跟他一起回汉朝看看,那样他们就会知道汉朝到底有多么繁荣、多么强大了。
猎骄靡同意了这个提议,张骞一看这能行,就把自己带来的使团全都分开,让他们各带一路人马前往其他国家游说,如果他们不愿意结盟,就邀请他们去汉朝亲眼看看长安的繁荣。”
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一共用了4年,他在前115年返回长安。
“回到长安的张骞也带回来了乌孙的使者,次年(114),他的副使也陆陆续续把其他国的使者带到了长安,但也是这一年,张骞去世了。”
在张骞之前,西域对于汉朝而言,是一块只在人们口中听说的区域,是摸不到、见不着的地方,但在他之后,西域从此有了一个具体的形象,具体的内容。
凿空西域就是对张骞最好的评价。
“各国使者们在看到长安的繁荣、人口以及物产后,大为震惊,很快就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报告给了自己的国王。
从此,汉朝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越加密切。”
虽然张骞去世了,但他打开了中国与中亚以及西亚等地交往的大门,为两边的国家发展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