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武帝时期的官制

“接下来我们分部分详细讲解一下武帝时期的内容。

这一部分就是武帝时期的官制。”

武帝之前,用的是三公九卿制。

三公为丞相、太尉跟御史大夫。

其中太尉负责掌管军政。

“汉武帝时期,刘彻废除太尉一职(139),直到前119年,新设了大司马一职。可以说大司马就是接替太尉位置的,但两者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即大司马是一个尊贵的身份象征,并不负责管理军政。”

故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变成了二府(丞相、御史大夫)。

“刘彻之所以会废太尉,后设大司马一职,这其中的原因还跟外戚有关。

同学们都知道刘彻在位期间,那是频繁征战,故这个时期他对于军事方面的管理、刑罚之类的措施都要比以往严格。

更何况那时候的外戚势力较为强大,再加上田蚡那个前车之鉴,刘彻后面尽管任用了卫青、霍去病等人,但他心中还是很担心外戚会对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他又不能对卫青、霍去病等人打了胜仗而毫无表示。

因此,我们聪明的汉武帝就想到了为他俩新设一个官职,故大司马一职就这样出来了。刘彻是即给了他们身份,又没有分自己的权,属于是完美解决。”

“除了这个,还有他任用近臣。这个近臣可不只是除了功臣、外戚之外的官员,还有宦官哦。

刘彻提拔了一批有能力的士人,让他们在宫中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等官职,并让他们参与讨论国政并做出决策,然后再把决策告诉丞相,让他跟其他官员去执行。”

刘彻提拔的这些人就是他的近臣,并逐渐形成了以侍中代表的“中朝官”,又称“内朝官”。

他们的朝堂叫做中朝或者内朝。

而以丞相为代表的官员则称为“外朝官”,他们的朝堂叫做外朝。

“如果丞相对于决策存在疑虑或者不认可,刘彻就会让他提拔的这群人去跟丞相打辩论,以此来牵制、削弱丞相的权力。”

讲汉景帝刘启的时候,丞相一职已经可有可无,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刘彻任用的田蚡,反而被他这个皇帝一步步喂的野心勃勃,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而宦官的作用就是为刘彻管理群臣上奏的奏书等一系列东西,他们的官名叫做中书谒者,同时还有中书谒者令、中书谒者仆射等官职。

伴随着刘彻不断地加强皇权,宦官的势力也越来越大,最后发生的巫蛊之祸就跟宦官离不开关系。”

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中书令,单从制度上看,是为官宦干政提供了渠道,而这也是宦官制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转折,为后来的宦官专政提供了范本。

“关于丞相,刘彻还设立一个职位——司直。这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就是专门负责监督丞相,只要丞相有任何的不法行为, 就要立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