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汉初三杰之韩信(2)

刘邦选了良辰吉日,进行斋戒,立了拜将台,当着全军上下的面正式封韩信为大将军,礼仪十分到位。

“拜将之后,刘邦跟韩信有了第一次深谈,不过这个还是有点小疑问的。毕竟刘邦再怎么洒脱,应该也不会听萧何一面之词就直接把几万人的性命放在赌博上,所以刘邦应该是拜将之前就已经跟韩信聊过了。”

“韩信当上大将军后,当时的局势我们不多说,反正就是东南西高山险阻,北边又是项羽封的3个秦朝降将。从当时的战绩看,项羽说第一,那章邯就是妥妥的第二。于是韩信就被刘邦问道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韩信从用兵之勇悍,待人之礼仁,势力之强大三个方面分析。

回话:

项羽这人问题可大了。

他生气时,大家都不敢动,但他却不会用贤将,所以他只是匹夫之勇。

他待人接物言语温和,士兵生病他流泪,但士兵立了功,他却舍不得赏赐,所以他只是妇人之仁。

他称霸天下,诸侯臣服,可他却放弃了关中跑到彭城建都,还违背诸侯跟楚怀王的盟约,按自己的喜好分封诸侯,诸侯不满。

他的军队经过的地方,就没有不被摧残毁坏的,天下人对他咬牙切齿,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是看在他的权威下勉强服从他而已。

所以他只是名义上的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所有的民心。

故我们只要反其道而行之就可以了。

用英勇善战的人当将军,用各地城邑分封有功之人,顺从将士们东归的意愿。

至于三秦,那3人带着秦军出征,结果一个都没有回来,反倒是他们3个投降了,被封王了,所以他们肯定不会得到关中之地的秦人拥戴,还有项羽,他进了咸阳之后,把咸阳都烧了,而你之前却跟关中的百姓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加上之前楚怀王定下的约定,称王的本来就应该是你才对,所以关中的百姓们肯定会支持你。

故我们只要把军队送进关中,百姓们肯定会缴械投降,笑脸相迎,我们的事业就能一飞冲天了。

“谈话结束之后,就直接开始北上了吗?并没有,韩信在刘邦攻打关中之前,还改了汉军军制。”

“刘邦起兵到跟随项梁,再到入汉中,既然是造反,自然不用秦国的制度,所以他们是打着楚国的名号,用的也是楚国的军制(出自沈钦韩的《汉书疏证》)。”

这里存疑,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刘邦在跟随项梁之前用的是秦制,跟项梁之后才改用楚制(出自渡边卓的《关于墨家的兵技巧书》,这里也说了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就改回秦制了)。

关于韩信申军法是不是这个时间也存疑,史记中记载的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

大部分人都认为是汉朝建立之后韩信才改了军队制度的。

而提出韩信是在汉中时改制的内容出自《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韩信的改制,让汉军的军队制度跟秦国时期的军制接轨,与战功挂钩,这次改制也可以说是韩信后面能战无不败的理由之一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完这个,我们再来看韩信是如何进攻关中的。”

被封为王的秦将里面除了章邯,还有两个是司马欣跟董翳。

这两人打仗能力都不太行,能被封王的主要原因是劝降了章邯。

而进入关中的道路一共有5条,从西往东分别是岐山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跟子午道。

岐山道最远,子午道最近。

褒斜道跟傥骆道在秦汉之际提的很少,所以我们关注另外三条道就行。

“大家一看到这个陈仓道,应该都会想到暗度陈仓这个成语,说起来,韩信贡献的成语也非常多,不过这里我们先不说。”

“除了子午道,另外4条道都在章邯的封地境内,故章邯是阻止刘邦进入关中的主力军,而子午道则在司马欣的境内。”

至于子午道为什么不在章邯的封地境内,因为刘邦入汉中之后,烧的栈道就是子午道的,所以应该是有这个原因在里面的。

“韩信为了能顺利进入关中,就开始跟章邯玩起了心理战。先是曹参跟樊哙领着一支部队走岐山道,发兵攻打陇西,章邯并没有全力支援,只是调了其他地方的士兵前往,反正陇西只要不彻底失守,刘邦就进不了关中。”

“接着章邯又叫人去陈仓道守着,只要有汉军出没就立刻给他打报告,然后又写信给司马欣,喊他加强对子午道出口的防守,最后他集结了自己的本部军队,时刻准备着前往陈仓道或者子午道堵住汉军主力。”

“大家这么一听,感觉章邯做的措施其实还是很棒的,但他偏偏遇上了韩信。没多久章邯就收到了汉军偷偷维修栈道的消息,他立马带着人直奔子午道,可走到半路的时候,他又收到陈仓道也有汉军出没的消息。”

“这下子,章邯犯难了,汉军到底会走陈仓道还是子午道?最后他相信自己的判断,选择前往子午道,结果子午道的灌婴军队打着打着就没影了,反倒是陈仓道的韩信部队已经开始围攻陈仓县城了。”

等到章邯往回赶的时候,韩信已经攻占了陈仓。

虽然两边士兵都是刚打过一战,但韩信这边打的很顺利,士气高涨,而章邯那边却因为长途跋涉,急忙赶过来,士气并不高,所以章邯跟韩信的第一战以失败告终,只能退回废丘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