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天下粮仓是浙江

好坏不分的李适还是不信,李泌费尽口舌、再三劝解。

实在不行,李泌最后给李适提建议说:

“韩滉的儿子韩皋,现在是考功员外郎。

如今因为他爹被诽谤,他都不敢回浙江看望他爹了。

现在关中(长安一带)发生了饥荒,缺粮缺得一斗米值一千钱,这个粮价高得离谱荒唐。

全国只有浙江东部水稻丰收,粮食多得他们自己当地人吃不完。

建议陛下派韩皋,让他回浙江,去看望他老爹。

同时让他告诉他爹韩滉,赶紧派运粮船走运河,往这边运送稻米, 接济关中。

这可是稳定天下的国家大计,盼皇上俯下身子,听我这个臣子的话。

你听我的,绝不会给您误事!”

德宗李适于是赏赐韩皋一身红色官服(五品官以上穿红衣),派韩皋南归浙江。

临行前,李适对韩皋说:

“你爹近来遭到朝臣猜忌诽谤,他们都是在胡说八道。

朕全然不信这些鬼话。

如今关中缺粮,还得你父亲从浙江赶紧收粮运粮,盼他千万别耽误了调粮这件大事。”

小青年性情率真,不会隐藏真实情绪,喜怒哀乐全直白地写在脸上。

韩皋一听皇帝不怀疑他爹谋反了,顿时欣喜若狂,高兴得几乎要蹦起来。

他欢呼雀跃别德宗,蹦蹦跳跳出皇宫。

打点行装心飞扬,满目春光回苏杭。

韩皋见到他爹韩滉,先心情急切地告诉他爹:

“爹!大臣们诬告您没有用,皇帝一点也不信他们胡咧咧!

皇帝对您信任着呢!”

韩滉感激地流下眼泪来,窝在心里无处诉说的憋屈、恐惧顿时一扫而光。

韩滉当天安排大批兵士帮助背粮装船,装运大米一百万斛。

南北大运河上,浩浩荡荡的官船船队,运粮驶往关中。

韩皋和老爹亲密相处五天,他怎么看老爹那张脸,都是那么亲切顺眼。

他和老爹还没亲热过来,他爹韩滉就赶他回京:

“我儿,你快回朝廷,去忙正事国事,不能老待在家里。”

陈少游听说韩滉给朝廷献粮,也随后向朝廷献来二十万斛稻米。

偏偏这时,河南官军刘洽攻克汴梁,查到了陈少游脚踩朝廷和叛贼两支船,两家谁也不得罪,私下和叛贼李希烈保持联络的证据。

私通叛贼的证据是陈少游写给李希烈的密信。

陈少游给李希烈密信上写着:

“某月某日,我陈少游上表归顺大楚国皇帝(指李希烈)。”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了陈少游归降过叛贼李希烈。

刘洽也把这事奏报了皇帝李适。

陈少游得知他的密信,被天下人知晓,惭愧羞耻得没法形容。

陈少游恨不得把自己脸上蒙上一张狗皮出去见人。

不蒙上狗皮去见人,有个大点的老鼠洞,他钻进去不再出来也行。

陈少游郁郁不欢,就没了胃气,没了胃气就不想吃饭,不想吃饭就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起不来了就病病恹恹地死了。

老百姓说他还有羞耻心,天良没丧尽,不是个坏透的人。

要不然他怎么光是自责折磨,他就能自责死了?

淮南大将王韶,想自封为节度留后,韩滉听说了这事,派了使者对他说:

“王韶,你别太张狂!

你给我好好地听着,你胆敢作乱犯上,和朝廷硬抗,我韩滉当天领所有军队渡过长江,把你和你的军队全部杀光!”

王韶非常害怕,不敢胡作非为了。韩滉属下兵马多,得罪不得。

德宗李适听说这事,欢天喜地对李泌说:

“韩滉不但忠城朝廷,镇定江东,他还能镇住淮南,真不愧为朝廷栋梁大臣。

如果不是你善于察人识人,我几次要冤杀韩滉了。”

李适在察人识人的方面是个傻子,如果没有李泌出手相救,韩滉说不定早被李适错杀了。

李适这会儿发现韩滉忠诚了,加封韩滉为同平章事(宰相),兼江淮钱粮转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