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就是急转直下。
他是想要让儒家占据朝堂主流,并且占据天下所有学术的主流,甚至能够把其他的学派都尽数干掉,一家独大,流传千古……但是他完全不想要这么一个“流传千古”的方式啊!
尊孔崇儒当然是好事儿啦,但是“只要尊孔崇儒,就不妨向任何新朝俯首”就压根不是任何好事儿啦。
他的名声,他儒家的名声,他……董仲舒恍恍惚惚,他仿佛已经看见了有朝一日情势骤变后,儒家人人喊打的结局
和这种愿意向任何朝廷称臣的名头绑在一起,儒家还能有什么未来!
清朝朝廷这么做是要拉拢人心,属于常规操作;但是彼时的儒学士子、大儒们呢?他们在干什么?就没有一个人出来救一救吗?没有人来个割席以证清白,表态不为朝廷效力不俯首称臣吗?
等他从这种恍惚中回过神来,他才猛然在一群若有似无的视线中反应过来,顿时冷汗涔涔而下——董仲舒立刻向刘彻行大礼,随后肃正道:“吾未见刚者,此皆非我儒家学子,吾等怎可披发左衽?”
清朝,康熙年间。
康熙微微阖目。
是啊,大清的建立和延续,也确实离不开那些汉人地主的力量。也因此,朝廷也从没有忘记对他们的笼络和控制。
神迹上说的种种措施,不过是一部分而已,也是再寻常不过的一部分。
至于说孔家和儒学……那可真是再好用不过的一个工具了,特别是孔家——而且,对方也还颇为配合,这就给大清大大减少了阻力。
【语录三:清廷忌汉人之记述其事,屡兴史狱,毁史籍……野史绝迹,而讳饰之官史,贡谀之家史,成惟一之史材……外人记载清代史事,国有其书,渊博翔实,殆反胜于吾国。(民·朱希祖)】
【清初文史理学,尚承明代遗风……然清主疑忌汉人……文字狱兴……不敢论时事。清主讲理学,于是趋时者即以理学为仕宦捷径……一世聪明才智之士,皆迫而纳之于治古学……
既此,多不问时事……于是政治经济,无正直指道之人,贪庸当道……遂一败而不可收拾!……以考古为己本分,鄙夷时事,忘却祖宗不得已之苦心……既无审察世界大势之人,又乏深悉国计民生之士……故而对外既失肆应之方,对内又无根本之计。(民·朱希祖)】
【全国人才,不足应付变局……政以贿成,国计民生,同归凋敝,训至丧师失地,终遂覆亡。(民·朱希祖)】
【……清代政权兵柄之转移,皆以民族关系为机枢……固不必于靖三藩,平漠北,定回疆,征西藏,乃至湖广革命,蒙藏外叛之顷……(民·杨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