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余紫蝉到底有没有这种“迟疑”“犹豫”的倾向呢?】
【有的。】
【作为早早来到这里,还和伊农共事过,并且见识过莺莺国舰队的一部分战斗能力的人,余紫蝉对于莺莺国舰队的了解要稍稍多一些——并没有很多。】
【但是,鉴于他多年来的军旅生涯,他也能够判断出来最基础的一点,那就是莺莺国舰队不是什么好打发的敌人,想要处理并不容易——当然,他也并不清楚莺莺国舰队到底能够发挥出多大的军事力量。】
【不过,以上这两点对于余紫蝉而言,已经足够让他产生迟疑,并且更愿意同意伊农的处理方式了。而裕舒作为一个非常坚定的主战派,当然不可能容忍这样的情况,更不可能同意余紫蝉的各种处理方案,他还觉得余紫蝉这种状态是在动摇军心,随时可能背后影响作战的大局。】
【而余紫蝉和裕舒两人的政见不合是有过直接冲突事件的。】
【一个非常直接的事情,就是之前提到过的,裕舒为了凝聚人心、团结一致,将莺莺国俘虏处死的事情。】
【当时俘获俘虏的时候,余紫蝉是想要留下他们,并且认为这样可以“随时探查敌情”;但是裕舒非常明白余紫蝉的打算,他断然拒绝,并认为莺莺国的俘虏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立威,断绝如余紫蝉这样的人的谈判、和谈打算,让他们不能动摇军心,而是老老实实地去奋勇作战。】
【这件事情也被裕舒上奏给了皇帝,其中些微表示了余紫蝉依旧存在疑虑和斗志虚弱的问题,皇帝认为问题不小,便打算让裕舒自己另寻人选以替换掉余紫蝉——只不过,旨意还没有传到,稳海县就已经失陷了。】
唐朝,贞观年间。
房玄龄顿感无言,他觉得自从开始看央洲的这个边衅问题之后,就总能陷入到无言的困境之中。
小主,
“如果作为提督的余紫蝉始终想要与莺莺国舰队谈判,确实是会动摇军中的军心。”他只能这么说道,裕舒的这个判断没错。
在裕舒一心想要集聚人心,让稳海县的军队官民等人都团结一心坚决作战的时候,在上层领导之中出现余紫蝉这么一个有着其他想法、想要谈判、不愿意轻易作战的人,那自然会影响到裕舒的安排,也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想法。
——有不愿作战的想法的人,必然不只是余紫蝉一个人,但是如果没有一个高官带头,很多人也就顺从大势了,他们不会愿意冒头;但是如果余紫蝉不能遵从裕舒的这个安排而是一直流露出自己的想法的话,这些人就可能把他当做旗帜,站到他一侧,进而分裂局面。
从这个角度讲,裕舒不给余紫蝉留面子,而是直接下重手,处死莺莺国的俘虏,倒也没问题。
长孙无忌非常不理解另一个问题:“怎么当初觉得没有什么人可以替换掉余紫蝉,现在皇帝又打算让裕舒直接找人替换掉他了?”
当初,裕舒除了因为余紫蝉的声望和确实对于水战有点理解,且他判断这时候没有足以匹敌的人能够接任余紫蝉,所以没有替换掉余紫蝉;那么现在就有人选了?
如果还是没有足够合格的人选,那么倒不如当初就换了。
程知节道:“所以余紫蝉这件事情就没什么问题了吧,该结束了,央洲应该去看看整个作战过程并且进行认真分析才是。”
都这么明确了,余紫蝉确实是有着迟疑犹豫的倾向,有着想要和莺莺国舰队谈判的倾向,不太愿意作战,那么他当时登上城墙确实有极大的可信度;再说,就算没有这件事情,也没必要太过掰扯,毕竟他丢失了城池,按律也该处斩。
央洲现在就不应该继续在这件事情上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应该去做其他更加重要的事情才是。
纠结一两个官员并不能改变接下来将要发生的莺莺国舰队继续袭击的事情,但是按照实际分析、探讨方案,还能够起到相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