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长年累月在这里做生意的外国商人们并没有对他的话做出什么反应。毕竟,在这些年中,外国商人们也已经基本上摸清楚了当地官员的行事风格——说什么要严加查处,都是嘴上说说而已,根本不会来真的;如果真的有人确实动手,那也并不是这个官员真的要做什么,而是想要借此索取贿赂。】
【如果是前者,那压根不用管;如果是后者,那就找个中间人或者有分量的人,表达一下自己的“诚意”,然后就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不过,皇帝这一次确实是真心诚意要管制危险品的,他专门挑选的钦差大臣林石麟,也是一个一向算得上是为官清廉、能办实事的人,也因此,林石麟的命令,并不是过往常见的两种。】
【外国商人们原本打算按照过往的经验办事,比如交出一份客观的诚意,特别是以兰斯洛特·邓忒为代表的莺莺国的商人,他们极力拒绝遵守这一命令,还打算拖延一二;】
【而在三天内的最后一天晚上,最新的消息传回——这一次的命令是认真的而非走形式,外国商人们又召开了会议,最终,他们也没有打算真心遵守命令,而是打算上交一小部分做做样子,蒙混过关。】
【而最终定下来的货物箱数,不过刚刚一千出头。】
【二月初八,林石麟收到了外国商人们上缴了一千余箱危险品的奏报。】
【这让他非常不满,这纯粹是糊弄。同时,虽然当地官员在过往没有怎么办实事儿,但是相关的人脉情报网络还是有的,也由此,让林石麟获知到了一个抵抗最为激烈的代表人物:莺莺国商人兰斯洛特。】
清朝,康熙年间。
康熙真的被这一系列事情气到了。
登基多年,又经历过被“辅政”、自己只能算作是傀儡的时期,他自然对底下官员们的种种情况心知肚明,底下人能通过什么途径捞钱、一般会通过什么途径捞钱、通常情况下能捞到多少钱……他都基本有个大概的数。
同时,他对于这样的情况一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这些人不要捞过头,只要这些人还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给自己办好事儿,不要危及到自己的政令、也不会牵连到自己的圣君之名,那就行。
或者说,有时候,如果这些人能够保证忠诚,又懂得不牵连自己,那么有些捞钱也不是不能稍稍过线一点点。
他觉得,这已经是官场的常见状态了,并不是能够轻易改变的,如果自己要强硬动手,那对整个大清会有什么影响?对他的统治会有什么影响?对他的史书声名又会有什么影响?
况且,就算用强硬手段,那也不见得有什么大用啊,前明的太祖那样强硬,前明的官场改变了吗?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对于康熙而言,他是认为自己是能够控制住这些大臣的——而他也没有觉得日后的大清会在这方面出现多大的问题。
——但这显然是他的一厢情愿。
日后的央洲,整个朝堂的问题已经严重恶化,多年如一日并且还在不断加强的管控之所以没有起到效果,就是因为所有人、尤其是作为一线的关口的官员们,没有一个人不是“做做表面功夫”,并且想要从中收受贿赂。
进而连那些外国商人们也都已经与关口的官员达成了默契:你颁布条例,你宣布自己的政令,我们给你钱财,表达自己的诚意,然后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
正是他们这样的做法,才让央洲多年以来的危险品屡禁不止。
那么,自己要下手整顿朝堂风气吗?……
【于是,为了将自己的命令推行下去,二月初八下午,林石麟就派人去传讯兰斯洛特。但是兰斯洛特并不合作,他要求必须签署一份保证一天之内放了他,他才会前去面见。】
【就在兰斯洛特这边拒不配合的同时,莺莺国在央洲的商务总监督查尔斯·埃利奥特也收到了关口搞大动作的消息,第二天,也就是初九,他就立刻向在关口的莺莺国商人发布通告,要让他们尽快从关口撤离,以此来表示己方的态度;初十,他亲自赶到了关口的商馆,去到了莺莺国商人驻地,想要保住兰斯洛特。】
【但他还是来迟了一步。】
【在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这些外国商人真的不打算配合的林石麟,便在二月初十这一天下令,正式封锁了商馆,断绝供应,并且撤出所有仆役和雇佣者,同时中止一些贸易活动。】
【收到查尔斯到来的消息,林石麟进一步收紧了内外管控,并再次严正声明了自己的命令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