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开宝年间。

赵德芳虽然也对于蒙古的事情忧心忡忡,但他在电光火石之间,福灵心至,猛然抓住了一个关键:“这个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他在位期间并没能攻下我大宋?”

他攻下了金国,还继续西征——很好,西辽估摸着也完蛋了——但就是没有说他攻打并攻下了大宋,这不正说明,要么在当时他们并没有接着南下进攻大宋,或许因为种种原因;要么他们打算进攻大宋并付诸行动了,但却并没有成功?

不管按照哪个方向走,都是一个好消息。

赵光美思忖:“不管这个蒙古,后来的元究竟是什么起源、什么部族,他们的作战方式应当也都是北边的那种骑兵。而南边的地形并不适宜骑兵作战,我大宋也自有坚固的城墙和火器,想来怎么也能阻挡住他们一段时间。”

再说了,金人发展了那么长时间,也没发展出来个像样的水军,这个蒙古大约也更没有了。

【孛儿只斤·窝阔台,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的与正妻弘吉剌·孛儿帖所生第三子,蒙古人。】

【正如金朝和辽朝一样,说起大蒙古国和后来的元朝,也要从蒙古这个民族说起。】

【蒙古人的直系祖先是和鲜卑、契丹族属同一语系的室韦各部落。隋唐时,他们分布在契丹之北、鞑靼之西、突厥之东(洮儿河以北,东起嫩江,西至呼伦贝尔),突厥人对他们的称呼是达怛(鞑靼),而唐朝对他们则有了一个称呼:蒙兀室韦。】

【到了辽朝,此时蒙古族已经从东北地区向西迁移,他们渡过“腾吉思湖”(呼伦湖),来到了斡难河(鄂嫩河)源头的不儿罕山一带。】

【在这里,蒙古族定居繁衍,也在这里诞生了成吉思汗等人的先祖巴塔赤罕。但是,这一期间的蒙古并非一个统一政权,而是处于一个分散状态,“人多散居,无所统一”。】

【辽朝人则将蒙古部族称为“阻卜”,对于这么一个在自己北方的分成了数个部落的部族,辽朝也一贯加以征服和管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太宗耶律德光先后北征,并设立了乌古敌烈统军司,随后随着对于蒙古各部的进一步征服,辽朝又设立了西北路招讨司。】

【等到金朝灭亡辽朝后,自然也一并接手了从前辽朝治下的各个部族——虽然蒙古的各个部族此时已经不再如从前那般愿意接受统治。同时,在金朝,蒙古还有了另一个称呼:萌古。】

【不过,在最初,蒙古的部族们还是接受了金朝的封赏,在金朝官制中挂上了名号,并受着西北路招讨司、西南路招讨司、东北路招讨司的管理。】

【等到金朝发展了一段时间,蒙古各部也发展了一段时间后,矛盾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此时的蒙古诸部,整体上依旧过着且游且猎的生活。】

唐朝,贞观年间。

房玄龄对于这一类游牧民族还是了解不少的:“他们身处草原,若没有什么大的意外,那人口必然会越来越多,也因此需要更多的食物和物品;”这些显然都是在按照传统的游牧生活中不能获得的,“而且,神迹也并没有说,辽金北面就只有他们。”

按照常理来说,既然现如今蒙古——蒙兀室韦还没有成为像是突厥、柔然一类独霸草原的部族,那么草原上当然会有其他各种部族与他们分享草原,而这个分享也不可能是什么和睦友好的分享。

那么,一方面在草原上征伐,获取资源和利益;另一方面,他们也必将将视线投向南方,或许可以通过升官进爵的方法从金朝获得资源,但那显然不够,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太长了。

“他们只要对于金朝有些了解,或者稍稍试探上一两次,就能发现金朝的心思压根没有放在北方的草原上,”尉迟敬德直接列了一下金朝的战略规划,“金朝一心都是想着南下,想着攻下宋朝,北方都交给了契丹人。”

“而在完颜亮期间契丹大规模叛乱后,金朝也并不能再信任契丹人了,”程知节接了下去,“但相较于契丹这样一个确实是一直在草原上的民族,女真并不那么擅长草原作战。”

更关键的是,这些地方是金朝的领土,也让他们并不能像是蒙古人一样随时来去,本来就不如契丹或者蒙古人擅长草原作战,此时又被这样牵绊……他们大约只能被动防御了。

长孙无忌也从金朝这边下手,但不是金朝的作战习惯:“倘若金朝并不想要在北面花费太多心思,那么让草原上的各个部族相互制衡就是一个好方法。”

但怎么能让他们相互制衡呢?利益,或许可以,但显然不够,毕竟若是一同南下攻打金朝的利益够大,那这些部族又怎么会相互制衡?

所以,最好的选择,是让这些部族相互仇视,用仇恨的力量断绝了他们联合的可能,再在外部施加一定的压力和利益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