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武帝的好孙子能够将匈奴打成那样,必然已经解决了——起码暂时解决了缺少战马的问题,不然,汉军出塞就是一个大问题。

而缺马的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刘恒的马政就是关键一步,纵使这三十万匹马并非都是战马,那也很好了。

汉朝,景帝年间。

前两个政策,“入粟拜爵”和“募民实边”,都是晁错的上书,一时间让刘启有些陷入回忆。

“吾亦恨之”,吾亦恨之啊!

不过,现在的军功集团,早已不再是之前那个耀武扬威的军功集团了。

想到这里,他又想起那个征伐匈奴的汉武帝,是他看重的太子刘彻,不由心情更加好了起来,看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效的,削弱军功集团,控制诸侯王,这些举措都给日后的大汉造就了一个稳定的中央政权……

只有没有后顾之忧,刘彻才能那般与匈奴进行暴烈的战争。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叹道:“造就辉煌功业的时代固然值得瞩目,但在此之前,为这些功业做了深厚累积的,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功业。”

汉武的辉煌让人炫目,也让认无法不为之心动,不论他的评价到底是正面是负面,是明君圣德还是暴君好功,他都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存在。

当然,这不是说文帝就让人忽视了——作为三代之后的第一贤君,刘恒的存在感一样强,而名声还要远胜刘彻。

但,关于刘恒的评价,同样也被局限于他的贤君爱民,仁德治世,对于他的武力方面,却甚少有人论述。

这样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忽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不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原因都在于做出评价的人的倾向:不推崇武力,更推崇仁德,更向往“三代”、或者说,书中的三代。

赵匡胤提起这件事,也不只是一时感叹,他更关注这样评价背后的思想倾向。文帝的仁德很好,但大宋需要的不只是仁德,更需要文帝那般为军事不断做出准备的政策!需要的不只是休养生息,更需要休养生息之后的目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从增加对刘恒这方面政策的赞评就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除去匈奴外,刘恒对周边各国,包括南越和朝鲜,都采取和平防御的政策。】

【因为汉朝当时的国力问题,以及匈奴的虎视眈眈,刘恒和南越、朝鲜和平往来,进行经济贸易,维持了边防的稳定,也减轻了民众的负担,让他们得以全心进行生产作业。】

【“故百姓无内外之繇,得息肩於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馀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秦朝。

嬴政眯了眯眼睛:“南越……”

按照神迹中的发展,自己必然是派人去征伐南越的,最终大约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就是在自己在时,南越应当是向大秦称臣的。

但等到这个汉朝,不仅河套等地被匈奴占据,南越和朝鲜这两个属国也都独立出去、不再称臣了吗?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对于自己的政策的效果还是很满意的,百姓能够烟火万里,粟能够低至十馀钱,不正是对自己的最大肯定和赞美吗!

至于说南越和朝鲜,没办法,大汉如今的情况摆在这里,实在不是轻动刀兵的时候。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先把国力发展起来,为此,他都可以容忍一些诸侯和功臣集团的小动作。

只要大汉发展起来,只要能够国力强盛起来,不论是内部的诸侯、功臣集团,还是外部的匈奴、南越等,都会被逐一解决掉的。

起码,启儿就不是一个会容忍诸侯和功臣们作威作福的皇帝。

刘恒脸上笑意不改,温和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