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帝朱棣看着儿孙,面色肃然:“俺迁都,就是为了让皇帝担起这个边防的担子,为了稳固大明的边疆。这是铁训,日后儿孙断不可有所更改!”
唐朝,贞观三年。
看着神迹讲述朱棣的想法,他们确实赞同,但又有点不解。藩王就罢了,派遣将领又如何?只要适时轮换……
“唐朝……藩镇之乱!?”李世民猛地站起身来,这个朱棣顾虑的问题,难道就是大唐后来衰弱、皇权式微以致太监掌握大权的原因?
“藩镇,是藩,是镇,”房玄龄从名字开始推测,“边防重镇,变成了藩属之地吗?”
程咬金也开口:“不是藩王,那肯定是将领,俺知道了,是将领掌握了边疆的军队!”
“不止,恐怕军队政治经济等所有方面都落入了地方将领之手。”杜如晦摇头,只是不知道这将领是如何获取这么大的权力的。
“臣认为,”魏征开口,所有人下意识看向他,“既可用‘乱’字形容,大约不止一处边防重镇,恐怕……”大唐所有的边防重镇都不在中央手中了!
李世民只觉得似是寒风刺骨,一瞬间,他的背上就渗出大量冷汗。
【当然,历史证明了,在这个理由上,他的选择是对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明历史自朱元璋建国到结束,共计276年;自朱棣迁都后,北京作为首都224年。】
【这224年中,北京从未被攻破,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固若金汤。没有唐朝国都六陷、天子九逃,没有宋朝数个国都,皆为南逃而设。】
【直到最后,北京才随着明朝灭亡而被攻破,可这个攻破北京之人,也是南方农民义军,而非北方游牧民族。】
明朝,永乐十六年。
刚刚听到神迹对自己迁都的肯定,还没高兴,就听到了噩耗的朱棣:“……”他有点恍惚,双手都有些颤抖,“大明,亡了?”他豁然站起身,在地上焦躁不安地徘徊,“224年,不,还有226年,十八年才正式迁都……不是北方游牧,是农民义军……农民起义!”
他剧烈喘息、眼睛通红,仿佛有一把锤子重重地敲了他的脑袋,一下、两下、三下……
作为某种意义上的第二代皇帝,他小时候正是朱元璋开国征战的时期,他知道农民们是什么情况,也知道那些看起来温顺懦弱的群体一旦揭竿而起,究竟有怎样的力量。他更知道,什么情况,才会有农民起义,什么时候,起义的力量才会大到足以推翻一个王朝。
他无法相信的是,大明,居然衰弱到那个地步了吗?明朝的政治和军队系统,居然腐烂到那种程度了吗?
“土地、土地……”他阴鸷的目光扫过殿中的几个大臣,最后看向自己的儿孙。
洪武十三年。
宫中一时间静了下来,安静极了。静得仿佛可以听到每个人剧烈的心跳声,听到每个人脑中狂乱的咆哮声。
“大明亡于农民起义……是这个意思对吗?”朱元璋的声音在寂静的空间中想起,虽然是疑问,但说的就像是陈述,“朕的政策对农民还不好吗?”他喃喃,猛地抬头转身,死死地盯住了殿内的群臣。
文武大臣勋贵们在他开口的瞬间早已惊慌失措地、整齐地跪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抬头。
朱元璋仿佛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动作,依旧冷冷地扫视着他们,“还是说,咱没了以后,你们贪污受贿就越来越放肆了?最后发现没人管得了你们,终于官逼民反,把咱老朱家的基业葬送了?”
群臣跪在点着足数火盆的殿内,心却比数九寒天还要冰冷,但也没有人敢于说一个字,吐露一个音节。
朱元璋冷笑数声,他已经认定了,就是这些贪官污吏葬送了他大明江山!
就看现在,哪怕他杀的人头滚滚,依旧有那么多人还前赴后继、管不住自己的手,就能猜出来日后、他没了以后的朝堂,会变成什么样子!
对了,还有田地……农民只要还有一块地,就有希望。他想起来自己小时候的情况,难道又有人开始强收土地了?是谁?是这些官员、是那些老爷们!
浓浓的杀意开始在他心头翻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