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他,父母更喜欢赵小刚,对他百依百顺。
赵小刚从小就是家里的宝贝,他不用干活,也不用被父母动辄打骂。
他享受着家里最好的待遇,吃得肥肥壮壮,甚至个头比大他五岁的哥哥还大,时常跟父母告状和欺负赵小强。
但是这他并不觉得苦,他唯一觉得难受的是,其他小伙伴都去上学了,只有他还一直在地里干活。
直到后来村里的小学来了一队支教的老师,他们发现了教室外面偷听的他,苦口婆心劝说他的父母。
最后不仅给他免了学费,还补贴他一日三餐,他的父母才勉强答应。
他们家的运气比村里其他家要好。
在他小学快毕业的时候,政府就推行了一个扶持贫困山区的计划,要在他们村里建立一个种植基地。
刚好位置就包含他们家的一部分田地,他们家也因此得到了一笔钱。
赵小刚甚至还得到了一个智能手机。他每天都抱着那个手机,嘻嘻哈哈地看着手机里面展示出来的,外面的世界。
赵小强偷偷地看过几次,他很向往外面的世界,发誓要好好读书,他要走出去。
上初中的路还是很难,但是他的天资聪慧,成绩优异,老师们不愿意放弃他,特意到镇上的初中帮他说明了情况,免了学费。
但是他的父母还是不同意,他们不愿意让他一个能干活的大小伙子去读书。
老师们愤怒了,直接找了村里的村支书和村长,在他们的威压之下,他的父母不得不同意了。
去镇上他需要走两个小时山路,校长知道以后,直接给他办了住校,还给他安排了一份在食堂兼职的工作,让他每天的温饱有了保障。
他的成绩还是鹤立鸡群一般,学校里的老师都很喜欢他,觉得他以后必成大器。
他的同学也没有用异样的眼神看他,即便他生活拮据,衣衫洗的发白。
总是有同学来问他题的时候,给他捎上点糖和水果,还义正言辞地说:“这是问你题的报酬!”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他,他知道的。
中考时他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但是他没有去,因为他没有钱去负担市里的生活,他仍然留在了这个让他温暖的母校。
他的父母在村支书和村长的震慑下不敢不让他读书,但是他知道,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踩碎他飞出大山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