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意思是叶羽每月初一要给锦缎庄送上十匹精棉布,每匹七百文。
其他的布匹,只要质量过关,绸缎庄也会优先收购。
立好字据,雅儿又吩咐小厮取来朱砂,雅儿和叶羽各按一边,代表字据正式生效。
“好了,既是签字画押,代表交易正式成立。”
雅儿慵懒一笑,那声音颇有些魅惑:“那么,叶公子,雅儿很期待,下月初一能得到让我心动的布匹哟……”
“放心好了,不会让雅儿姑娘失望的。”
叶羽收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正要准备出门离开,忽然听见门外传来一阵推搡之声。
“都跟你说了我们不收棉花,怎的还在这里无理取闹!”
“一点点……肯买一点点也好……求各位大人行行好……”
那是一个驾牛车的老汉,和店里的小厮起了争执。
也许是看到叶羽的木牛流马放在门口,也许是看到这是一家规模不小的成衣铺子,总之这位卖棉花的老伯跑到这里碰运气,恳求绸缎庄的老板肯收购一些。
“怎么回事?”
叶羽皱起眉头,正要上前询问,雅儿那慵懒妩媚的声线就从叶羽身后响了起来。
“前些年不是哪哪儿都在打仗吗?对于衣料的供应也比往年要多得多,这老伯就和别人一样,把粮食都卖了,改种些棉花……可这天下都安定三年了,哪儿还需要那么多种棉花的人?”
棉花不是药材,不是粮食,不是百姓们的刚需。
便是药材也只有上了年份的才值钱,不可能和庄稼似的几个月就割一茬儿。
不能吃也不能喝,收获了也卖不掉,只有拉着棉花在城中售卖,只能碰运气遇上了一个好买家。
或是哪位富商发了善心,能把这一推车的棉花全部收购……
叶羽看到这幅画面,忽然想起前世他所看过的一首诗。
“卖棉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棉贱愿天寒。”
这是白居易的《卖炭翁》,原诗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
此情此景,与诗中所言何其相似?
叶羽上前,搀扶起了那位老汉。
“老伯,你这板车上,有多少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