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过的一番慷慨激昂并没有取得预料中的效果。
在场的都是官场浸淫多年的老油条了,哪能被这么几句话就给煽动起来。
所以苏过无比怀念有老爹苏轼在一旁点赞的日子。
好在赵煦还年轻,振奋道:“说得好,天子之仇,九世犹可报也,朕意已决,众卿若仍有疑虑者,可自行退下。”
还是这话有威力,众人齐声请罪,连道不敢。
苏过借机又道:“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有兄弟相称也,臣为官家耻之。”
好说不行,就换恶语讽刺,君辱臣死,看你们还要不要点脸。
赵煦也很配合,愤然起身道:“衔恨百年,须臾不敢忘,国家之耻,朕誓当雪之。”
众人这才慨然允诺。
章惇表态道:“官家既有此志,臣等岂能不从,自今日起,上下同心,全力支持北收燕云。”
赵煦稍稍点头,让众人赶紧下去准备,该拟旨的拟旨,该出发的出发,该搞后勤的也抓紧时间。
宰执们走后,苏过长舒口气,叹道:“希望首战告捷,不然这才鼓舞起来的信心,怕是又要不够用了。”
赵煦坐回龙椅,笑道:“好在有卿帮衬,不然这一关都不容易。”
苏过苦笑道:“要想扭转这局面,官家需要有当年仁祖提拔狄武襄的魄力,和先帝任用王文公的坚持。”
大宋毫无血性,朝上全是读书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仁宗用狄青为枢密使,本来可以稍微扭转下局面,可惜没抵住文官们的轮番攻击,若是仁宗有神宗那股“你有意见可以走”的劲,大宋也不至于一步步走到现在这个局面。
赵煦摇摇头,“那也要先给朕一个狄青才行。”
说得也是,就大宋这土壤,能出个狄青也是要点运气的。
朝中的意见暂时统一后,曾布和许将奔赴前线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