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圣四年的年终总结会,也算是对苏过这些年的一次小结。
青唐收复后,陇右都护府的势力一直向西方延伸,接收了黄头回纥的部族和土地;
河西之地回归后,西州回鹘与大宋接壤,随即遣使向大宋称臣纳贡;
取自西夏的另外几州,则将宋夏的边境线再次向党项人的兴庆府推进了不少;
河北诸州挡住了契丹人的上一轮攻势,对未来的宋辽大战做了一次预演;
西南这边,自杞、罗殿两地成了大宋的羁縻州,又有亲近大宋的段和誉坐镇鄯阐府,边境无忧。
总的来说,扩地不少,但主要的敌人大辽并没有被削弱,而且大宋近些年的接连伐夏,还将西夏彻底地推了过去。
失去了河西之后,西夏只能紧紧抱住契丹人的大腿,等着再找机会从大宋身上咬下一块来,就像党项人的先祖们所做的那样。
大宋的锋芒毕露,也势必引起了大辽的警觉,所以下一次的大战,一定是大宋一家对付辽、夏同盟了。
宰执们对于扩地的喜悦远不如赵煦和苏过,因为打下的土地越多,与周边国家结仇就越深,就需要更多的士卒去驻守,这些都会令他们感到忧虑。
对于他们来说,国内新法的施行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在海上丝绸之路和北方丝绸之路的带动下,大宋的商业进一步发展,商业税和征榷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两税。
征榷是指国家专卖的部分,比如食盐和茶叶等物资的专营;两税指的大宋继承自唐朝的春、秋两税之法,春季征收钱和绢布等实物,秋季征粮。
但这个比例的变动并不是全是因为商业发达,而是大宋不抑兼并,大量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上,这帮人有的是法子偷税漏税。
方田均税法可以解决部分漏税的问题,但想解决土地兼并,青苗法和地方政府的籴粜政策更为重要。
苦哈哈的农户们抗风险的能力是很差的,一旦遇上什么天灾人祸,就难免走上卖地的老路,而国家有责任为这些人提供保障。
不管什么条例,让农民能有属于自己的土地,都是最基本的,所以一千多年前的孟子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近一千年后“耕者有其田”的观点又开始被频繁提及。
苏过正在遐想中,被赵煦点名问道:“苏卿对赋税之事如何看?”
“眼下既然国库充盈,首先当减少两税,”苏过上前道:“往后商税还会扩大,应趁此机会调整两税的比例和去除一些地方杂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