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西路的治所在桂州(今桂林),所以苏过南下的第一步,是要到这个风景秀美的地方去拜见他的长官,时任知桂州、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的程节。
每到这个时候,老爹苏轼的作用就能体现出来了。
程节,字信叔,江西浮梁(景德镇浮梁县)人,三度在桂为官,前后十余年。他和苏轼交情一般,但和米芾交好,苏过临行前还找米芾要了封书信带上,在这个时代,介绍信还是很管用的。
程节有个弟弟叫程筠,字德林,此人是苏轼的同榜进士,两人还是同岁,又政见相近,所以关系不错。
元丰七年,苏轼送长子苏迈出任德兴尉的路上,不仅写了《石钟山记》,还专门到临近德兴(今江西德兴市)的浮梁,探望了在老家守丧的程氏兄弟,住了十几天,写诗两首为赠。
苏过理了理这关系,不得不再次感慨,就苏轼这人脉,大宋中心在苏家啊。
程节对苏过的到来十分重视,差儿子程邻在府外相迎。
进入府衙后,苏过先呈上一应文书,然后为领导介绍了自己的随扈人员。
李直方是皇城司的人,不受地方管理;赵谂和何灌一文一武,算是苏过的下属,自然也得上前拜见程节。
叙完差事,苏过又递上米芾的书信,说道:“元章兄知我领了这趟差,特修书一封让我带来,还给我讲了不少桂林风光,一别二十载,他对此间很是想念。”
米芾在与苏轼结交前,曾于桂州临桂县任职。
程节听后叹道:“此地偏远,久不闻故人消息,叔党有心了,不知子瞻如今是否还在京中?”
“家父被免了右臣之职后,如今领了都水监的差,北上巡视黄河了。”苏过答道。
程节点头道:“天南地北,不知是否还有再见之期。”
“世伯为国镇守西南,不辞辛劳,晚辈佩服。”苏过恭敬道。
这个时候的桂林,可不是什么好去处,应该说整个广南西路都属于实打实的流放地,蛮荒之所。
程节笑道:“老迈之躯,坚持不了几年了。”
苏过趁机引入正题,说道:“此次南下,一是为自杞、罗殿的投诚,二是为大理国的内乱,若能处理妥当,亦是为世伯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