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我苏轼又回来了

苏过啊的一声,忙道:“官家不可,此时召臣父亲回朝,满朝大臣肯定会心生忌惮,一起弹劾我们苏家。”

“晚了,”赵煦笑道:“这是警告你以后行事小心些,苏学士被弹劾,朕会帮他挡下,弹劾你的,你给朕好好上书解释。”

苏过无奈地说了声是。

父亲回来后,他便没有现在这么自在了,苏轼虽然好说话,但太能惹事了,指不定哪一天又跟哪位大臣杠起来。

朝廷的旨意很快便下来了,翰林学士、知越州苏轼回朝,接任尚书右臣,户部尚书蔡京出知杭州。

苏轼终于艰难地跨过了执政的这道坎,但没想到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言官们立马来劲了,与苏过不对付的蔡京被赶出朝,紧接着苏轼回朝升任宰执,这是什么,这是明显地蛊惑君主,排除异己啊。

苏家也太嚣张了,不能忍。

大批的弹劾奏疏递上去,赵煦表示苏轼四朝老臣,久在地方为官,政绩卓着,回朝担任执政乃是顺理成章的事。

至于苏过,只能老老实实回家待罪,同时递上自己的辩解奏疏。

赵煦没有回应,但私下差人让他赶紧地把均输法的条例交上去。

被迫居家办公的苏过,只能一边工作,一边忐忑地等着苏轼回来。

空出来的宰执之位被苏轼占了一个,但更重要的门下侍郎一职还是空缺,新旧两党还在角力之中。

赵煦对朝局的掌控愈发熟练,空出来的相位就像一个诱饵,引得一众大臣在他面前表演。

苏过是因为年轻,升官无望,所以才能跳出朝局,在新旧两党的老臣间来回奔走,游刃有余,若是他再年长一些,大家对他的顾忌肯定还在章惇之上。

均输法的事其实不太好解决,因为地方差异这种事,哪怕在后世都很敏感。

尤其是实物上贡这一条,不管怎么处理,都会存在很大的漏洞,因为不管折算成钱还是货物的长途运输,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公平的问题。

还有,这是一个流通很难、也很慢的时代,人、信息或者商品,都是如此。

苏过缺少地方为官的经验,所以即便有许多来自后世的想法,但其实和王安石的新法条例一样,不一定适应这个时代。

领先的不一定是好的,合适的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