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施行起来后,问题就出现了,因为市场变成了由朝廷官员控制,而大宋朝的官,就没几个懂经济学的。
另一个问题更致命,市易法不仅打压了大商人阶级,连中小商户也跟着一起遭殃,毕竟大家都在一个市场上讨生活,国家垄断市场后,所有商人的日子都不好过。
均输法是当年推出的第一条新法,和运输没啥关系,这里的“输”是指的供应。
大宋定都开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开封水运四通八达,通过运河,上可通黄河,下可抵江南。
尤其是最为富庶的东南六路,每年将大量的税赋和贡品通过运河运送到开封,供京城里庞大的官僚阶层和禁军使用。
可地域一大,就容易产生矛盾。
比方说两浙路遭了水灾,苏杭一带歉收了,而荆湖北路今年大丰收,粮价很低,这样的情况下,大家交上去的粮食,同样的量,价值差异就非常大了。
又比如同样进贡布匹,以相同的质量和价格看,从杭州运到开封,肯定比从扬州运到开封,花费要高得多。
所以王安石提出均输法,核心就是“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以上面列举的两例来说,就是在两浙路折现收钱,在荆湖北路买粮,运往开封;在杭州收钱,在扬州买布运往开封,当然,具体操作会更复杂些。
均输法本意是为了完善开封的物资供应体系,同时又可以缓解地方矛盾,减少长途运输消耗,理论上毫无问题。
但实际操作中,基本实现不了。
首先是这个时代的各地物价,根本无法获取实时数据,拿粮食来说,不管是灾年还是丰年,各地粮价的波动都是很大的,其他物资也差不多,所以在哪里征收实物,又以什么定价来折现收钱,都由发运司的官员说了算,这何来的公平可言;
再一个问题相对隐蔽,按“用近易远”的原则,朝廷在东南各州收钱,在靠近京畿的州花钱买货物,这无形中加剧了东南各州的钱荒,而东南正是大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章惇说完后,范纯仁立马反对。
市易法在当年便引起很大争端,神宗自己都表示了质疑,同时,主持京城市易务的吕嘉问被查出有敛财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