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新役法的余波

事情并未往更坏的局面发展。

在御史台的官员介入后,州县的官员再也无法装聋作哑,只能派出官差,四下解释新的役法内容。

百姓也不是傻子,能交合适的钱而免除徭役,自然是划算的。

没地又没营生的,就主动报名服役,还有钱领,至少可以混口饭吃。

知青州的刘挚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做无谓的抵抗,也许是得了京中的传信,也可能是审时度势的结果。

总之,在朝廷的有意宣传下,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司马光的后继者刘挚接受了役法的改革。

新法的第一道条例,总算是有惊无险地施行全国了。

被抛弃了的寺观也停止了继续找门路的做法,不情愿地选择了交钱。

当然,也还是出现了一些头铁的反对派,比如范祖禹和刘安世,就直接上书辞官,回京待罪。

于是争议就变成了如何处置这帮人。

按章惇等人的意见,自然是岭南起步了,这几人都是当年力主将蔡确贬到岭南,导致前首相身死贬所的罪魁祸首,如今大势所趋,还负隅顽抗,自然不能轻饶。

可依旧党众人的说辞,这些人算主动辞官,根本不是抗旨,所以无罪。

赵煦想起自己当年畏惧太皇太后,不敢为蔡确发声的事,也有些气恼,自然是站在新党一边了。

眼见形势不对,苏辙不情愿地作为旧党代表,要求苏过出面缓和一下。

苏过本不想管这事,毕竟刘安世与苏轼一直不对付,又与新党的仇怨极深,就让章惇那伙人撒撒气也挺好的,压抑太久容易出事。

不过苏辙拿出了和当年范纯仁类似的说辞:“纵然有罪,断不至于岭南。”

苏过翻了翻白眼,郁闷道:“当年贬蔡确,一个比一个狠,这会轮到自己,就觉得不行了,要我拿什么去说和。”

苏辙求人也没个好脸色,怒道:“蔡确奸邪小人,如何能比?”

“章惇等人也是这么看范、刘二位的。”苏过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