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惇去哪儿?

等了两日,苏过便收到了入宫奏对的通知。

他这次没有提前向苏辙打探执政们的口风,因为越往后,大家的分歧就会越大,只能靠自己的判断了。

赵煦肉眼可见地精神起来了,慢慢开始有了帝王的威严。

苏过行完礼后,先将自己奏疏的内容简单重复了一遍,然后等着官家和宰执们发问。

赵煦先问道:“卿提到正在施行的《元丰广州市舶条法》和《漏舶法》都需要调整,可先说说这方面的情况。”

正在谋划重提变法的赵煦,对这些改动分外敏感,而且这些条例还是在神宗变法后颁布的。

“是,”苏过回禀道:“现有法令在货物的粗细分类、抽税和博买等方面都十分粗陋,已经不足以适应于如今品种繁多的外来货物。”

大宋目前的海外贸易还属于混乱不清的阶段,朝廷一方面希望加强海上贸易,所以多方鼓励外国商人前来,另一方面大量货物上岸便被官方博买,又打击了海商们的积极性。

再加上各地市舶司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各行其是,朝令夕改,也让以此为生的商人们不知道如何取舍。

苏过介绍完这些,赵煦继续问道:“卿的意思是朝廷重拟条例之外,还应减少博买?”

“是的,”苏过解释道:“市舶司用低价收购货物,一部分运到宫里,再赏赐给诸位大臣,一部分也会拿到外面卖掉,其实就是换了个形式的赋税,或者直接说与民争利也行。”

这个说辞无疑是政治正确的,所以大家都没有反对。

但曾布开口道:“可如此一来,朝廷的收入就会减少了,因此产生的缺口怎么办?”

大宋挣得多,可花得也多,三冗就是压在朝廷身上的三座大山。

“短期肯定是会减少的,但长远来看,海商的收入增加,势必会扩大规模,朝廷的回报只会更高。”苏过答道:“而且我之前提到过的水军护航一事,是可以将这部分收入补回来的。”

苏过的意思很简单,朝廷要赚钱无可厚非,但不能强买强卖干扰市场,至少得做点什么,让商户心甘情愿地将钱掏出来。

枢密使韩忠彦说道:“此事我之前与兵部商议过,的确可行,无论是派少量士卒上船随行,还是委派战船与商队同行,都不是问题。”

大宋的厢军就是吃闲饭的,能找点活派给他们,朝廷根本没有理由反对。

苏过不想后面被弹劾,将隐患也提前说了,奏道:“护航一事也需要定下条例,按船只大小、货物价值另行收取税赋,出海将士要严加约束,兵器之类严禁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