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挑起辽对西夏的不信任后,苏过的计划还差最后一步。
这次张三、李四用不上了,得由朝廷的人出面。
苏过让父亲带自己去见曾布,先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说了一遍,然后总结道:“契丹人起疑后,以他们一贯强势的作风,肯定会选择向党项人施压,而不是安抚。”
曾布饶有兴趣地问道:“那对和谈会有何影响?”
“党项人两边受气,带队的仁多保忠又是一介武夫,肯定会不满辽人的霸道,”苏过解释道:“我们接下来在与他们单独谈判时,便不小心透露出辽人有除去夏国太后,维持边境和平的意思。”
曾布与苏轼面面相觑,苏轼忍不住问道:“这种话党项人能信?”
“一半一半吧,”苏过笑道:“辽人对梁太后自不量力、屡次战败,并一再要求辽国出兵相助,肯定是不满意的,言辞之中肯定会有警告的意味,这便有了信的前提。”
曾布想了会,觉得有理,又问道:“再接下来呢?”
“党项人已不足为惧,所虑者唯契丹而已。”苏过答道:“契丹人不愿意梁太后再次出兵,是因为每打一次党项人便弱一分,当然也不愿意我们继续西进,所以接下来的和谈他们会极力促成休战,我们可以提出取消岁赐和让党项人进献马匹的要求了。”
曾布又是长时间的思考,苏轼再次发问:“前面领土和城寨的事都还没谈拢,再加上这些,不是立马就翻脸了?”
“不会的,”苏过笑道:“有这些条件其实才合理,毕竟我们才是胜利的一方,我们要求多些,辽人才会觉得我们和西夏没有联手的意思。”
曾布这时前前后后地想明白了,对苏轼说道:“叔党说的是,有了这些要求,才像是要罢兵休战的样子。”
除了小梁太后,三国其实都不想开战。
可一旦仁多保忠传回辽人可能对她不利的消息后,小梁太后自然也得先保住自己的位置。
苏过又道:“也不能逼迫太甚,象征性地要些马匹即可,让夏人觉得我们只是图这个虚名,同时承诺可以在边境多开榷场,还他们点好处。”
西夏物资匮乏,尤其是底层百姓,十分依赖在榷场交易大宋的布匹和茶叶之类。
而大宋在收回青唐后,可以从西域买马,对与西夏的边境贸易其实并不热衷,尤其是党项人做生意还不爱守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