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旧事重提的赵煦

皇宫偏殿之中, 章惇觐见,宰相们侍立一旁。

赵煦问道:“朕召卿回京,皆因王珪早亡,蔡确新丧,当年的立储之事还需卿详细说与朕知。”

章惇恭敬称是,然后将当年的旧事一一道来。

其实并不复杂,神宗病危时才三十八岁,赵煦时年八岁,按太祖和太宗的母亲杜太后的遗诏,“当立长君”,那么神宗的亲弟弟,高太后的另外一个儿子赵颢确实是更合适的人选。

但赵颢并没有当年赵二的实力,而且高太后和宰相们都认准了赵煦,抢在神宗驾崩前便成功立储,所以并不存在事实上的皇位争端。

蔡确的说辞有包装自己的目的,高氏支持赵煦继位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但高氏是否是为了自己能垂帘听政,才支持八岁的赵煦继位,章惇不敢说。

不过章惇还是留了根刺,最后说道:“定策之功言过其实,但在册立太子一事上,蔡确催促当时含糊不觉的左相王珪早下决断;先帝遗制中未对朱太妃做出安排,也是蔡确指出来的,这两件事上,他是有功的。”

王珪人都不在了,章惇所言倒也符合他三旨相公的作风;至于朱太妃一事,当事人都还在,章惇也不敢说假话。

并且这事还有后续,直到元佑三年,太皇太后才下令提高朱太妃的地位,在后宫仅次于太皇太后和太后,这些事都是有旨可查的。

章惇的小心思便用在了这里,太皇太后对天子生母不公,这总是事实。

旁听的宰相们没有出言反对,只要章惇没有胡编乱造就行,至于后宫的事,他们并不愿介入。

所以等章惇讲完,殿内便安静下来。

赵煦脸上阴晴不定,等了一会,这才道:“卿辛苦了,先下去吧。”

章惇闻言先退了出去。

范纯仁这时说道:“此事既已明了,官家还需到娘娘那里说明情况。”

赵煦面无表情地说道:“朕知道了。”

梁焘上前问道:“不知官家打算如何安置章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