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过想了想,选择了闭嘴,跟道德君子实在是没法说不要脸的厉害之处。
苏轼是了解儿子的,劝道:“你还是放弃吧,杨畏这种小人,可不是你能招惹的。”
“我这不也是没办法,爹爹不愿上这道奏疏,我自己则是位卑言轻,不然何必打这种小人的主意。”苏过抱怨道。
苏辙一旁问道:“你确定不是在激我?”
“当然不是,”苏过答道:“本来是打算自己来的,所以想问叔父我上这道奏疏最重的处罚会是什么,凑巧遇到杨畏,才想让他试试。”
见苏过这么认真,苏辙也劝道:“这人虽然好投机,但并不傻,你没有打动他的筹码不说,这个事也不一定能成。”
“总得试试,不行就还是自己上。”苏过苦笑道:“看着大厦将倾,什么都不做的感觉太难受了。”
说着也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
当个先知,并不会快乐,因为有些事不是提前知道了就能改变的。
不小心划破手指,和看着一根针慢慢扎入指尖,感觉到的疼痛也是不一样的。
苏轼与苏辙也不是不支持还政,而是他们觉得这个事不用急。
只有苏过急,因为他知道真的没有时间了。
三人同时叹了口气,都不能理解彼此的想法。
不过苏轼没有再劝了,反而说道:“若是你上奏此事,被朝廷追究,我舍了这官身,也会帮你保住前程。”
苏过摇摇头,说道:“处罚得越重,官家亲政后我得到的好处就越多,但我又不是为了前程。”
他的前程已经挣到了,就算眼下什么都不做,靠这几年打下的基础,也足够在哲宗亲政后混到个不错的位置上。
三人不再谈这个话题,转而说起了言官们近来的攻击。
苏轼是进不了宰相的门,苏辙则是卡在了副相的位置上,言官们在这个时候重提蜀党的事,苏辙的右相之位肯定是没指望了。
那帮言官太知道宫里忌讳什么了。
苏辙的态度很简单,右相当不上也就罢了,但绝不能让这几个御史好过。
毕竟他苏子由混言官的时候,这几个人还不知在哪里蹲着呢。
喝完酒,苏轼父子坐马车回家。
到了第二日,苏过径直来御史台找杨畏,约他见面。
杨畏五旬上下年纪,有几分文士的风采,不过鼻子有些大,嘴唇有点薄,看着不太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