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试过后,等着发榜的时间,苏过这才又去了一趟苏辙所住的东府。
汇报了考试的情况之后,苏辙对苏过的应答表示满意。
当年他也是知道仁宗的宽厚和主考官们的惜才,这才敢在殿试时骂皇帝好色。
纵横家也不是傻子,逮着谁都大放厥词,岂不是油锅都不够用了。
苏过则问起父亲的情况,知道太皇太后已下诏,拨下钱粮解决了浙西的灾民问题,苏轼上奏的兴修水利一事朝廷也已经同意,自有后继者接手施行。
苏轼无奈之下,缓慢北移,同时再次上书,继续以避嫌为由要求外放一州。
朝廷的回复则是兄弟二人同居高位,乃是一段千古佳话。
苏轼行至江北,以惶恐不安,导致眼疾复发为由,暂时滞留原地。
苏辙问道:“这是五郎你的主意吧?兄长就算旧疾复发,也不会以此推诿。”
苏过点点头,说道:“父亲回朝,不过是给言官们当靶子,何必非得遭这个罪。”
苏辙叹了口气,也道:“朔党对兄长的顾忌犹在我之上,只怕已经是磨刀霍霍,只等着他进京了。”
“刘莘老鼠目寸光,”苏过不齿道:“他如今已经是次相之位,却还如此不择手段,迟早被宫中所厌弃,而且吕微仲只是老实人,又不是死人,吏额房的仇他肯定一直记着呢。”
苏辙苦笑,这侄儿说话是越来越放肆了,说起宰相来跟说土鸡瓦狗一般。
苏过问道:“还要请教叔父,不知道殿试的参详官定下来没有?”
“你倒是有信心,就开始考虑殿试的事情了。”苏辙笑道:“具体任命还没下来,但大概率是刘器之,你小心着点。”
刘器之就是刘安世,司马光的学生,吕公着举荐入朝的,以直谏闻名,时称“殿上虎”。
此人一向看不惯苏轼,认为苏仙恃才傲物,做事不按常理来,苏轼也看他不爽,认为他为一点小事就上纲上线的。
看样子好运气是用完了,苏过叹道:“好在殿试不黜落,而且刘安世虽然和父亲不睦,但总不至于迁怒到我这个晚辈头上。”
苏辙点点头,刘安世是顽固了些,但还算不上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