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虽然信佛,但对这批外来和尚却并无好感,认为他们打着朝贡的旗号干扰地方,劳民伤财,最后还将从大宋这里得到的好处大半都送给了辽人。
但高丽和尚这次来,却是打着别的旗号,说他们是来祭奠杭州惠因院的亡僧净源的,苏轼便安排两名差役和十名兵士照应,不许随意接触外人,苏过好奇,也主动请缨,混进了盯梢的队伍。
严防死守之下,几名高丽僧人全无机会,在祭奠结束后又提出新的要求,说他们临行前,高丽国母赐予两尊金塔,让他们进京献与二位圣人,为太皇太后和皇帝贺寿。
这就是赤裸裸的不要脸了,要真有这事,他们不得先去京城,怎么可能在杭州耽误这许久。
苏过笑道:“不理他们便是,我跟着看了几日,哪里有僧人模样,一半是商人嘴脸,一半是是细作举止。”
“如何个不理法?”苏轼说道:“何况对方是番邦小国之人,也许只是不知礼仪。”
苏过摇头,解释道:“他们这是试探爹爹呢,若是送往京城,朝廷反倒不好处理,重赏则助长了这等风气,拒收则显得没有大国气度。”
苏轼笑了笑,又问道:“那他们递上来的状子我如何处理?”
“打回去便是,”苏过笑道:“爹爹是地方官,为二圣贺寿自去与朝廷接洽,与您有何干系?”
苏轼觉得不妥,说道:“就怕他们另有托词。”
苏过想了想,也是,都是些正人君子,可别被一帮无耻之徒给绕进去了,于是笑道:“那我跟着差役去走这一趟,看看他们还能有什么花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轼同意了,这算不上多大事,他信任苏过,笑道:“行,你去吧,反正你也跟了他们几日,赶紧把他们送走。”
苏过笑着应了。
来到寺院,先按礼数奉还了状子,为首的高丽僧人寿介问道:“苏公如何不接状子,老僧是受我国国母所托,前来为二圣贺寿。”
苏过上前道:“既如此,状子无用,不妨取国书来,可代为上呈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