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数日,苏过一直在工坊里监工,突如其来的亲事,让他的动力又多了一点。
最先感觉到变化的自然是高俅,前几日还不耐烦来工坊的苏过,这几日居然还认真地和玻璃工匠们聊起了制造高温玻璃的设想。
油灯的进展苏过也十分上心,底下的陶瓷油罐全是定制的上好青瓷,典雅含蓄,造型古朴,绝对符合当朝士大夫的审美,中间的灯头更是煞费苦心地精心修饰过,铜件都擦得锃光瓦亮。
等待的功夫,苏过顺便将镜架也给升级了,本来考虑用铜,后来发现制造周期实在太长,而且也太重了,便改用牛角,鼻托镜腿一应俱全,与后世的眼镜相差无几。
高俅被他这一套套操作给搞蒙了,如今各项成本再一步攀升,已经不是穷人买不买得起的问题了,一般家庭估计都负担不起,看来到时候生产出来,除了商贾巨富,就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得上了。
还不等他发问,苏过先悠悠问道:“高大你成亲了吗?”
“成了,”高俅不知道他怎么突然问这个,不过还是老实答道:“我成亲多年,长子今年都三岁了。”
苏过又冒出一句:“那你可要好好教导,不要养出个欺男霸女的高衙内。”
高俅:“……”
将一脸问号的高奸商赶走后,苏过也开始准备去一个个大佬家里拜访了。
首先自然是和苏轼一起前往范府,范镇四朝老臣,当年是和文坛宗主欧阳修,“红杏尚书”宋祁一起修《新唐书》的, 拗相公上台后他不满新法,屡次上书反对,被王安石痛斥,便直接选择退休,小皇帝赵煦继位后,重新启用,还打算拜为门下侍郎,不过年近八旬的范镇拒绝了,再次致仕,朝廷赠蜀郡公。
苏家父子来到门前,见已有人在等候,苏轼连忙上前道:“怎敢劳子功兄相侯。”
来人范百禄,字子功,范镇兄长之子,如今官拜吏部侍郎。范家与苏家同来自蜀中,范镇对身为同乡晚辈的苏家兄弟向来照顾,前几年苏轼常州买地,还是托范镇卖掉苏洵当年在京买下的南园,这才有钱交易,两家往来频繁,晚一辈的也交往甚密。
范百禄笑道:“叔父前两日便念叨着子瞻该过来了,我如何能不在此恭候。”
两人说笑间,苏过也上前行礼问好。
范百禄笑道:“这两日言官可都在弹劾你父亲,都是你的功劳。”
“意料之中,”苏过也不掩饰自己的不满,答道:“他们只盼着父亲早日离开京城,好把位置腾出来。”
范百禄一愣,笑道:“进去说。”说完前面带路。
苏轼瞪了眼苏过,低声道:“一会见了蜀公,可不许这么放肆。”
苏过耸耸肩,父子俩赶紧跟上去。
年过八十的范镇看着精气十足,须发皆白,端坐在正厅的主位上,不怒自威。
苏轼带着儿子上前问好,老人笑道:“子瞻看着有些憔悴,难道在京中还不如黄州时快活?”
“大有不如,”苏轼苦笑道:“黄州还有东坡,东京只有鏖糟陂。”
范镇大笑道:“你不是还自称鏖糟陂里陶靖节吗,我看你如今是被那群乌鸦给弄怕了吧?”
苏轼也笑道:“不怕不行啊,一不小心又连累大家都被罚铜。”
两人皆是大笑,苏轼这话说的是乌台诗案后,朝廷给与苏轼有书信往来的一众大臣也下了罚单,处罚最重的自然是私自传递消息的驸马王诜,再就是替兄受过的好弟弟苏辙和“人间琢玉郎”王巩,三人被夺官降职遣往外地,接下来便是一干罚铜的,对苏家兄弟有知遇之恩的张方平被罚铜三十斤,其余像司马光、范镇、曾巩、王安上和黄庭坚等人都被罚铜二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