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张月英家,眼前是露出骨头的房屋,部分出现了垮塌。由于漏雨,室内还撑着塑料布。房屋四面透风,家徒四壁,大家进屋后连坐的地方都没有。3岁多的小孙女赤着脚,衣服破旧、单薄。奶奶在做饭,眼睛不好,她帮奶奶从水缸里舀水。
张进强揭开锅盖,热气腾腾,热气散去后,是一半玉米、一半红薯做成的饭,桌子上一碗糊辣椒面蘸水。米缸里面只剩下不足五斤米和玉米面,墙角放着一堆红薯。卧室只有一张床,垫的是稻草,上面铺着薄薄的床单,床单上有一床破旧的被褥。
看到这一幕,张进强眼泪直流。他蹲下身子拉着小女孩的手,问她饿不饿,想吃肉吗?小女孩直点头。
张进强想到1963年,自己大概也是这个年龄,由于家中没有粮食,吃饭都成问题。当时,伯母在乡政府做饭,伯父去世得早,膝下无儿无女,父亲和母亲与伯母商量,把张进强过继给她。他父亲每次去乡政府开会,直接到会场,散会后立即回家,担心张进强见到他要跟着回家。有一次,由于要开一天会,上午散会后,他父亲坐在乡政府外面的石阶上等着下午开会。突然,一双小手从后面抱住他的脖子,他回头看是张进强。张进强高兴地说,爸爸,我吃饭的。他父亲顿时眼泪滚了下来,说伯母这里有饭吃,你就在这里吧。张进强哭着要跟着父亲回家,说他不吃饭了,他只要爸爸和妈妈。他父亲泪流满面,抱着他回家了。
张进强从身上掏出四百元钱,递给张月英,刘敏也拿出两百元递给张月英。张进强把老舒叫到身边,叫他通知一名乡干部买5斤猪肉、10斤食用油、50斤大米送到张月英家里来,经费由他解决。又给刘路交代,村干部要经常来关心张月英,力所能及地解决她的困难,安排人定期为她挑水。
自从儿子去世后,家里很少有人来,今天家里来这么多客人,给她送来温暖,张月英流着眼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半天哽出一句话,领导们是好人。
从张月英家出来,张进强没说一句话,也不需要说话,因为不知道说啥,心里沉甸甸的。
又走访四户贫困户。
几十栋黑色的木房下,掩盖着多少艰辛、艰难?生命除了闪光,更多时候是暗淡,即使在洒满阳光的日子里。什么是风景线?只有人间没有了疾苦,那才有真正的风景,否则,一切都是虚幻。
最后,刘路和韦方带着大家来到村口,沿着梯田间的小路往后山山顶爬行,二十分钟后,来到山顶。正值夕阳西下,夕阳在对面的山上,像打破的土鸡蛋,红彤彤的蛋黄流淌在山岗上,发出耀眼的光芒,把层层叠加上来的腰带似的梯田染红,几只白鹭在红色的梯田上悠闲地觅食,弹奏出大山深处的平沙落雁曲。
刘路指着面前的梯田说,从这儿开始,一直到山脚,我们全村的田都在这儿。都是望天田,风调雨顺,能丰收,全村人能吃饱饭。如果遇到天旱,就会歉收,甚至颗粒无收,人畜饮水都困难。
他转个身子,指着山顶,请领导们朝这里看,山顶是茂密的树林,圆形椅子式的地形,中间凹下去形成一百平方米的水塘,最深的地方只有一米左右,长满水草,说明常年积水。如果在“椅子”口筑一个堤坝,下雨时就会成为一个天然的水库,能灌溉全部梯田,梯田就能旱涝保收,全村人吃饭就能保证,人畜饮水也能保证。
刘路、韦方和韦燕用乞求的目光看着张进强,说是他们袓袓辈辈希望解决的问题。
张进强没有说话,向水塘走去,大家也跟了上去。他在灌木林中查找流进水塘的水沟,一共找到了4条水沟,顺着水沟而下,是一大片杂草,杂草深处还有细细的水流。他问刘支书有多长时间没下雨了,韦燕说应该有六天没有下雨了。张进强又走到水塘边,伸手抓起一把稀泥,用手来回捏了捏,黏糊糊的。他又查看四周的土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