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吕祖百字碑,张三丰内丹36诀

阳神出体之后,即有许多神通,万不可因此欣喜,外露光芒,宜抱道游然,谨慎涵养,此三十一也。

即阳神出壳,起出亦不可远。先出一二步,即行收回,再出二十步,即行收回,由近而远,日渐为之,无失迷之患,此三十二也。

如此训练三年,阳神乃得练达。纵横行千万里,亦无虑矣。此后或隐居名山,行九年面壁之功,或混俗世间,救济一切,以积功德,以大光前程。

第四步:行还虚之法——以成虚无合真之果

(甲)还虚之理:阳神养成,性命即为了当,无生死之患。修炼至此,如停止不前,是未尽其道也。阳神之为物,系人之灵性与祖气所合成者也,虽为气体,较一切后天有形之物,自更精粹;然犹有气性,仅限于祖气界内,不能超入虚无之境,而与原始真空合体。佛法广大无边,老子在三十三天之上,皆喻“道”之极也。吾人修真,当于出神之后,除乳哺三年,尚须九年面壁。务使气性全消,而与太空合体,直至太空即为吾体,吾体即是太空。远在祖气界外,造极“虚无原始”,方为至矣尽矣。不然,是即孙悟空一个筋头,打了十万八千里,仍不出如来佛掌中也。

(乙)还虚之诀:阳神既出体矣,修炼之事已毕。其实不然,凡由静坐而至出阳神者,系以法造成,为时太速。其往日之习性,恐难绝灭,即有不坏之身,尚无不迁之性,是了命而未尽性也。故于出神之后,仍当静坐。

此时之坐法,体态仍旧,惟持阳神一点之灵存于上田,无偏无倚,允执厥中,此三十三也。

渐而“中”亦不执,“法”亦无有,专持一片清虚与大空冥合,此三十四也。

渐而太空亦无,真与虚无冥合,此三十五也。

虚之又虚,无之又无,无无直至无可虚无,方至其极,此三十六也。

是时虚无即是本性,本性合于虚无,灵体精纯,则又在“祖气”之上矣。行道至此,谓之无上之上,立身至此,谓之无前之前,到尽头,真正功圆果而满矣。

(全文完)

【元吾氏注:2008-08-08贴于旧博客,每诀增加了阿拉伯数码标序,便于阅读。其它均为原文。】

附录:道语名词小释

三田、三关、三脉、二桥、明堂、重楼、阳关、谷道、涌泉,皆血液、精气流通之窍道。

静坐虽是清静无为之事实,庄子所谓无为无不为也。静中大有作用,非槁木死灰之比。

一、上田:即泥丸宫,脑之府也。

二、中田:即肺下胸间也。

三、下田:即脐下也。

四、尾闾:在背后脊柱之尾端。

五、夹脊:在脊柱之中间。

六、玉枕:在脑之后。

七、任脉:为前身之总脉,起下齿,终丹田。

八、督脉:后身之总脉,起下丹田,终上齿。

九、冲脉:身中之总脉,起舌尖,终下田。

十、上(鹊)桥:即两鼻孔之间也。

十一、下(鹊)桥:即阳关谷道之间也。

十二、明堂:在两眉之间。

十三、重楼:在咽喉之段。

十四、阳关:外肾之精道。

十五、谷道:肛门之口。

十六、涌泉:两脚之底。

十七、华池;舌下也。

十八、黄庭:腹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