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是因为苏麻离青料进口的原因,还有大佬分析跟着这批颜料一起来到中国的,还有中亚的画师,然后才有了花样繁杂的元青花。
虽然元明清的史料浩如烟海,但是这种事情谁都搞不清楚,唯一能确认的就是,元代瓷器没有款,这对我们做旧来说能省不少功夫。
瓷器鉴别,一看形制二看光,三看修足四看款,由于瓷器年头没有那么久远,工艺传承有序,做旧仿古太猖獗,所以在看东西的时候这四点缺一不可,一处看不准就说明绝对是仿的。
一看形制就是看整体的形状及花纹,宽泛到元明清三代,细到每一个皇帝的年代,器物花纹都是有区别的,真正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你这东西是顺治还是康雍乾,还是后世仿前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花纹和细节。、
二看光就是看整个瓷器釉面的光泽,釉面经过长期风化所散发的光泽跟新器物的光泽是完全不同的,这点常人都能看得出来。
那些个真正的老物件都是一种内敛的宝光,新烧制的东西光泽就会比较闪,比较虚浮。
还有就是粉彩和各种釉上彩上面闪出的蛤蜊光,曾经也是判断这类物件年头的重要依据。
所谓蛤蜊光,就是釉面再特定角度下反射出的一种七彩的光亮,有点类似汽油在水面上形成的那种油膜的感觉,蛤蜊掀开后,里面的肉在太阳底下也会有类似反光,所以称为蛤蜊光。
三看修足就是连带着器物底足一起看了,修足就是底足在拉坯时候修整的方式,也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底足是凹是凸,是线修还是竹修,截面是弧形还是方形,梯形三角形各种形状都有,只有长期浸淫此道的人才会有相对明确的判断。
最后就是看款了,就比如乾隆年间的款常用的有几十个,每种都不一样,后世仿制的也有不同的款,古代的款都是纯手写,有种独一无二的气韵在,现在的款戳就会显得很僵硬。
总而言之,现在景德镇的制瓷工艺是独一份,各大窑口的名瓷都仿的有模有样,我们只需要买新东西回去,自然做旧就可以了。
如果有纯手工高品质的东西,带款也一样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