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些同时代的老料,我对这次的子悦礼天鼎已经有了九成的把握。
做旧金银器,最难过的一道坎就是料头配比。
无论是哪个朝代,或因工艺水平,或因器物要求,铸造金属的合金含量都有差别。
正是这些细微的差别,给本无生命的金属添加了特有的年代印记,也是鉴别断代的重要依据。
而这也是造假做旧最难的一道坎。
器型可以一比一复刻,纹饰可以用老工艺还原,只有用料无法控制还原古时候的配比。
且不说很多用料配比已经失传,即使是那些没有失传,有明确记载的工艺,按照记载的用料配比,也无法一比一还原。
主要原因就是古代冶炼金属的工艺太差,料头里总有杂质无法去除,所以跟现在做出来的东西多少都会有差距。
这也是那些古玩行家为啥一眼就能看出东西是不是开门的原因。
那些“国宝帮”掏出来的金碗、银牌、青铜器,口口声声都是国宝级几个亿的东西,但是行内人一眼就看得出,古代没有这么高纯度的冶炼技术,一眼假无疑。
言归正传,我挑出差不多重量的老铜片,用刷子一点点清掉了上面的锈,再把锈用盒子装好。
这是预防后面做旧时还原不出有年代感的老锈,就要把这些真正的老锈“粘”回去。
清理好的铜片,再用气割切分成小块,一点点填进电炉里。
望着坩埚里亮红色的铜液,我的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快感,看来我还是适合老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