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些歌,类型不同,不适合在这个时候的这个场合唱,所以经过考虑,想找一首有意义的,民歌类型又有流行潜力的歌,最好是有一些国有文化元素,用来推广我们的文化。
学院里有很多人其实可以做出来,但是流行潜力这种事,和民乐很难搭边儿,老歌改编的不好,新歌就更难了。
于是就想起了你,之前那首《十五的月亮》,其实就很符合要求,可是因为影视剧的原声同时也是我唱的,根据节目组的规则,我不能唱,所以,就想着再麻烦你一次,看看你有没有类似的存货。”
唐静柔能说出这些话来,党亮不意外,人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思维方向自然也差异很大,但是能和他说这些话,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交浅言深,说是对他的提点都轻了,已经是在隐晦指明了未来歌手的管理方向。
党亮也有关注这个节目,毕竟这节目名字起得非常霸气:歌王争霸。
一般来说,这个词儿只出现在各个歌唱比赛的决赛阶段,而且通常前面还会有前缀,比如某某年某某杯总决赛歌王争霸战,可是他们这个节目,从去年开始播第一季的时候,就叫做歌王争霸。
唐静柔也不是第一个参加这节目的隐形高人,只不过节目的评判规则一直都有问题,粉丝量占了很大的比重,说是为了聆听网友意见,其实是为了平衡国家队的实力——不然办成青歌赛那样,九成九的流行歌手打不了通关拿不下歌王,就是金薇都不行。
如果真变成那样,进决赛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国家队,这节目就做崩了,毕竟他们是想挣钱,顺便提升芒果在流行歌坛的影响力,不是为了再做一个真正的歌咏比赛。
况且,唐静柔说得很清楚,他们的身份和职位,都意味着不适合在这种纯粹的地方台民办盈利性比赛中获得最高奖项,从宏观上来说,这不利于流行文化的发展。
规则问题,导致了唐静柔这样的实力大佬在初次出现的时候非常惊艳,但是越往后走,粉丝里的力量就越强大,新生代和流行歌手就呈现出压倒性优势,所以唐静柔很明确自己会在什么时候出局。
虽然看起来似乎不公平,但其实这是多方都满意的结果——这毕竟是一场商业秀,虽然有些竞技性质,但并不是一场货真价实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