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蒙冤江洋盗

詹氏一看公公死了,还没说遗言,竟然溘然长逝,就哭晕在地,香莲也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来搀扶詹氏。

左邻右舍一看,知道发生大事了,因为县官还没走,就在外面探头探脑想要进来看个究竟,不敢进来,等到县令一走,他们就蜂拥而至,来看看治国州到底怎么了,这里到底发生什么事,贫寒之家偏偏遇到贫寒之事,让人悲从心来。

邻居们进入房内,一看,这个光景真是人间惨剧,非常现实,非常残酷,凡是看到的人,都个个叹息,深表遗憾,都无可奈何,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祸不单行,福无双至。

众人帮着搀扶起詹氏,慢慢地,詹氏醒来,抬眼一瞧,发现不少邻居,几乎各个脸上都挂着泪珠,有的泪水流尽了,只有泪痕。

“香莲她娘,你快点将她爷爷入殓了吧,哭,哭有什么用?入土为安!”邻舍都劝她道。

詹氏一听,也只有止住哭声,抹了抹眼泪,心想,家里没有一点余钱,也没有什么亲戚房头伯叔可以照顾,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怎样才能借到钱呢?想到前些日子丈夫要出发没了盘缠,就去找了他的好友章廷照借钱,人家章廷照也就慷慨大方,才让丈夫顺利出行。

如今事情紧急,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只有再去,如今事情紧急,也没有什么值钱的,只有将香莲卖给他们,公公才有钱入殓,只有这个办法,虽说残忍,骨肉分离,可是孝道也要尽到,免得被人耻笑。

想到这里,詹氏对衙役说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衙役都同意,并派人陪同,前往治玉温的好朋友章廷照那里。

再说,章廷照已经听闻了这件大事,街谈巷议,人人都知道了,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他有些害怕,因为他和治玉温是好朋友,这次治玉温出门,还是他赠与的盘缠。万一治玉温说出他资助他去山东,他去山东去召集土匪的,这个性质就变了,等于包庇罪犯,支持罪犯,也就间接等于支持犯罪。这个很可怕了。

他心想,治玉温家中贫寒,如果詹氏需要用钱,肯定会来借,如果借了,等于支持犯罪,如果不借,就会得罪好朋友,真的很难,惟一的方法就是不说借,也不说不借,干脆来一个云南的麦子不见面,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他就躲了起来,横竖不见面就不存在得罪他的问题,谁知道他是死是活呢,现在正是关键时刻,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要在关键时刻犯糊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詹氏来到章家敲门。

章廷照早已躲避不见,章妻在家,她让章的儿子来开门。

詹氏见了章妻就哭,她已经清楚章廷照故意躲着不见,怕麻烦,人情冷暖都知道了。

詹氏只有厚着脸皮来说:“棺椁寿衣寿帽都无着落,家贫如洗,实在没办法,没有值钱的东西质押,唯独有人,将爱女香莲卖给府上,得到一些卖身钱,可以用来将公公入殓。还望成全,让公公入土为安,因为丈夫和伯伯都不在身边,无法处理此事。希望多点理解并支持。”

说完,詹氏就跪下磕了几个响头,章妻连忙搀扶起来,可是为时已晚,詹氏头上起了大包。

章妻就是王氏,心地善良,见不得可怜人,先落下泪来,她抬头看看香莲,只见香莲相貌端正,长得清秀稳重,是一个有福之人,就在心里打算好了,有了主见。

于是,她拉着詹氏的手说:“治婶子,叔叔既然已经落难,这个是命,没办法的事,谁知道是不是冤枉的?如果是,以后还有清官帮忙伸冤昭雪,也不必一锤定音,硬说叔叔有罪。你也不必过分哀痛,奴家赠送给你纹银二十两,你且拿去,先安葬爷爷,免得爷爷不安,早安葬早放心,至于说令爱,妾身想要收为童养媳,不知道婶子意下如何?”

詹氏一听,正中下怀,换心欢喜,连忙又跪下说道:“妾身丈夫屡屡承蒙你们照顾恩惠,这次又承蒙大恩大德,让妾身的小女不至于沦落为下贱,不落入风尘,此大恩大德,没齿难忘,来生做牛做马,也要报答。”